查士丁尼时代钦定出版的《法学阶梯》写到:“受法律和习惯统治的一切国家,部分是受其固有的特定法律支配,部分是受全人类共有的法律支配。一个民族所指定的法律,称为该民族的‘民事法律’,但是,由自然理性指定给全人类的法律,则称为国际法,因为所有的国家都采用它。”材料中所说的“国际法”所包含的理念主要是( )
A.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有追求生命、自由、财产和幸福的权利
B.随着罗马帝国疆域的不断扩展,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
C.凡需要人证的,应在证人的门前高声呼唤,通知他到庭作证
D. 期满,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
1966年3月7日,戴高乐正式通知美国总统约翰逊,法国完全退出北美大西洋公约“军事一体化”机构,并接管驻法美军军事基地。10月,北约理事会被迫撤出法国。美国联合其他盟国孤立法国,还煽动盟国各国舆论反对戴高乐,并大力支持法国国内的反对派。这实质上表明
A.法美形成对抗局面 B.法美关系走向破裂
C.欧美关系日益紧张 D.两极格局内部分化
从1930年到1990年,空运的成本巳从平均每英里68美分降到11美分,纽约与伦敦之间三分钟的电话费从244美分降到3美分,……大量信息数据在全球范围内快速、经济地传递。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A.航空、信息技术的发展
B.信息技术发展促成其它行业的革命
C.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D.信息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
《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A.“除井田,民得卖买” B.“秋七月,初税田”
C.“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D.“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17世纪前,欧洲主流观念极力在中国与欧洲间寻找相似性:18世纪时开始建立起“中国是欧洲的对立面”的认识,这个观念一直统率着欧洲人的中国观;一战后,有个别学者提出“东方文明对于建设一个共同的世界文明的必要性甚至是主导性”的观点。由此可见提出“东方文明对于建设一个区同的世界文明的必要性甚至是主导性”的观点。由此可见
A.中西文明在碰接中逐渐融合
B.欧洲始终非常敬仰中华文明
C.欧洲对华认知停留在启蒙时期
D.欧洲对华评价取决于其现实需求
基辛格在《大外交》一书中有记载:1969年4月林彪向“九大”作报告,不再用在此之前美国是中国头号大敌的说法,并形容苏联同样对中国有重大威胁。林还重申毛泽东在1965年的讲话――除非中国领土受到侵犯,也无意对外掀起战争。这表明中国
A.全面改善中美关系 B.开始抛弃意识形态外交
C.试图调整自己的外交战略 D.开始构建新的国际战略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