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1849年3月28日,法兰克福议会...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1849年3月28日,法兰克福议会……通过并颁布了帝国宪法,即所谓《法兰克福宪法》,并选举普鲁士国王威廉四世为帝国皇帝。根据宪法,德意志帝国由36个邦组成,各邦在内政上独立;帝国首脑称为“德意志人的皇帝”,拥有任命内阁、宣战、媾和、解散议会的权力;……帝国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由两院组成,下院称人民院,每三年经普遍、平等、直接和秘密选举产生,上院称国家院,由各邦代表组成;帝国议会通过的法律皇帝不能否决,只能拖延执行。

但威廉四世却拒绝承认该宪法和接受皇冠,其他一些大邦尤其是南德诸邦也拒不承认它。在此情况下,法兰克福议会……在全德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维护帝国宪法运动“。然而,当广大人民通过浴血奋战来保卫帝国宪法的时候,法兰克福议会中那些软弱的资产阶级议员却并没有与革命人民站在一起进行斗争,而是仍寄希望于普鲁士国王。5月14日,普鲁士全权代表来到法兰克福,要求把帝国执政的位子移交给普鲁士国王,并宣布该议会通过的一切法律包括宪法无效。……在各邦政府军和普鲁士军队的联合镇压下,这场“护宪运动“很快就失败了。

--蒋锐《德国宪政民主制度的曲折发展》

(1)根据材料,分析《法兰克福宪法》体现的政治原则。(6分)

(2)1849年的宪政尝试失败了,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9分)

 

(1)实行代议制;采用君主立宪制政体;帝国议会拥有独立的立法权;帝国皇帝世袭产生。 (2)各邦当权的贵族并不愿放弃特权而实行议会制的宪政原则;资产阶级议员的软弱;德国缺乏一个统一的国家政权来推行宪法;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专制势力强大。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并选举普鲁士国王威廉四世为帝国皇帝...拥有任命内阁、宣战、媾和、解散议会的权力;……帝国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由两院组成...法兰克福议会中那些软弱的资产阶级议员却并没有与革命人民站在一起进行斗争,而是仍寄希望于普鲁士国王...”,即可概括出《法兰克福宪法》体现的政治原则。 (2)结合材料“然而,当广大人民通过浴血奋战来保卫帝国宪法的时候,法兰克福议会中那些软弱的资产阶级议员却并没有与革命人民站在一起进行斗争...在各邦政府军和普鲁士军队的联合镇压下,这场“护宪运动”很快就失败了。”,再从阶级力量、经济水平、敌人力量等角度分析其原因。 知识拓展:法兰克福国民议会之与1848年德意志革命的失败,严重阻碍了自由主义在德国的发展。不少人明白到军力对于统一德国的重要。在后来,俾斯麦在1862年出任普鲁士首相后,普鲁士便借助大好形势,以“铁血政策”统一德意志。自由主义未能在1848年开花结果,而取而代之的是信服权威、崇尚武力的民族主义。国民议会之失败间接造成德国缺乏民主经验的弊病。 考点: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元明清中央王朝在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推行土司制度,由中央政府指定当地少数民族的部族首领充任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各级官吏,以统治少数民族,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维护中央王朝在这些地区统治的作用。但其弊端也日益显露,土司的世袭性造成割据势力的事实存在,土司间为争夺领地、承袭权而仇杀、内讧,于是明朝廷在一些矛盾比较突出的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废除西南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司制度,改由中央政府委派流官直接进行统治,实行和内地相同的地方行政制度。流官的任免、升迁、调遣均由中央政府决定,不能世袭。同时丈量土地,额定赋税,设兵防守等。但明朝在推行这一政策时,由于受到土官的抵制而不断反复。清雍正帝时,管云贵总督事鄂尔泰上奏折,建言改土归流,并拟定了实施方针,雍正帝全部批准他的建议。在雍正帝的指导下,鄂尔泰、张广泗、哈元生等督抚提督努力推行改流政策,到雍正八年(1730),云贵地区基本完成了改土归流,湘、鄂、川地区,到雍正末年、乾隆初年亦告完成。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土官与流官的区别。(8分)

(2)简析改土归流的历史作用。(7分)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关系以及传统文化该如何发展以适应现代化进程的问题上),有学者认为,“儒家重道德”、“墨家尚功利”、“法家重法权”、“道家重自然”等传统都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应该“改变传统原有模式,将其中有生命力的因素加以改造和重新组合,使之与现代化有机地融为一体,成为现代文明的组成部分”。

也有学者认为,传统文化中有重农抑商的观念、因循守旧的意识、泛道德主义,官贵、人治等观念,这些与现代化相冲突。“中国的传统文化不可能直接通向现代化,跟现代化扯不上关系”,“传统文化不如西方文化”。

--杨宁一 《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中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发展关系的一种或两种观点。(12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1500年以来就有一个全球世界经济及其世界范围的劳动分工和多边贸易……直到1800年前后,亚洲至少继续支配世界经济达三个世纪之久。

在世界经济的结构中,有四个主要地区长期保持着商品贸易的逆差。它们是美洲、日本、非洲和欧洲。前两个地区靠生产出口的白银来弥补它们的赤字。非洲出口黄金和奴隶。从经济角度看,这三个地区都生产世界经济中的其他地区所需要的“商品”。第四个贸易逆差地区,即欧洲,本身几乎不能生产任何可以出口来弥补其长期贸易赤字的商品。欧洲在弥补这种赤字时主要是靠“经营”其他三个贸易逆差地区的出口,从欧洲出口到美洲,从美洲出口到亚洲,从亚洲出口到非洲和美洲。

……

中国的这种更大的、实际上是世界经济中最大的生产力、竞争力及中心地位表现为,它的贸易保持着最大的顺差。这种贸易顺差主要基于它的丝绸和瓷器出口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另外它还出口黄金、铜钱以及后来的茶叶。这些出口商品反过来使中国成为世界白银的“终极密窖“。世界白银流向中国,以平衡中国几乎永远保持着的出口顺差。

--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

材料二 三角贸易中最核心的商品既不是白银,也不是茶叶和棉纺织品,而是鸦片,只有鸦片才是“造成19世纪中国与西方世界贸易‘全局变动’的商品,印度鸦片比中国的茶叶、美国的原棉和英国的棉纺织品具有更大的战略重要性。这其中的主角是英国人,英国通过三角贸易统治印度,控制中国,既从中得到了财富,又得到了茶叶,还得到了本国棉纺织业发展最需要的原棉。有学者总结道,英国-印度-中国三角贸易的最基本特征是:“印度鸦片输给中国,中国茶叶输给英国,英国统治印度!”只有这样,才是“这个三角贸易的平衡状态”。当然,所有这一切都必须经过中国才能实现。

--仲伟民《茶叶和鸦片在早期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观察19世纪中国危机的一个视角》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和欧洲在16世纪-18世纪末世界贸易中的基本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4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在19世纪鸦片成为中英贸易最核心商品的原因(7分)

(3)根据上述材料,说明白银、鸦片等“商品”在16--19世纪的世界贸易中的作用。(4分)

 

查看答案

下列史实与下图所示政治漫画《美国的噩梦》(图下部的文字为:AMERICA UNDER COMMUNISM!)相关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三十年代美国民众对大萧条的恐慌

B.二战结束后,美国受苏联扩张冲击

C.七十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D.美国在多极化趋势中失去霸主地位

 

查看答案

1890年7月,美国国会通过的谢尔曼反托拉斯法规定:“凡托拉斯或其他形式成立合同,联合或共谋限制州际贸易或对外贸易者,均属非法;任何人如缔结此类合同,或从事任何此类联合或共谋,均应认为是犯罪;任何人如垄断、企图垄断……均应认为是犯罪”。这一法案有利于

A.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B.改变自由竞争的基本原则

C.阻止生产资本的集中趋势D.保障资本主义的正常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