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范蠡、计然的经济思想是我国古代经济思想的精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昔者越王勾践困于会稽之上,乃用范蠡、计然。曰:“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而观已。……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物之理也。……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上不过八十,下不减三十,则农末俱利,平粜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财币欲其行如流水。”修之十年,国富,厚赂战士,士赴矢石,如渴得饮,遂报彊吴,观兵中国,称号“五霸”。
材料二 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喟然而叹曰:“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於国,吾欲用之家。”乃乘扁舟浮於江湖,变名易姓,……之陶为朱公。朱公以为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乃治产积居。与时逐而不责於人。……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
——以上材料均出自《史记·货殖列传》
(1)根据材料一,概括范蠡、计然的经济改革的思想及其影响(10分)
(2)材料二中范蠡是如何将治国的思想用于治家的?(5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近代历史演进的最重要的结果之一,就是农牧对峙不再成为中国历史的主题,中华民族由自在的民族转变为自觉的民族。近代以前,中华民族处于自在的民族状态。历史上中国范围的民族关系,在经济文化趋于一体化的同时,往往出现政治上的分化与隔离倾向。这是与农牧对峙格局密切相关的。农耕地带,基本上是汉族聚居地区;游牧地带,则基本上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而数千年交融形成的内在联系和一致性,由于当时在中国范围之外还没有出现一个真正足以威胁各民族共同利益的力量,中国各民族尚不能对之有自觉的认识。
西方势力的到来,中国被纳入世界范围之中,表现为农牧对峙形态的中国国内的民族矛盾,不再成为历史的主题,而让位于近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即中国民族与外国民族之间的矛盾。为反抗外来侵略势力的压迫,中国范围内各民族之间利益的一致性变得突出起来,统一性空前提高。中国“大一统”的领土主权意识和整体民族精神逐渐得到自觉的体认,作为中国范围各民族之“共名”的“中华民族”脱颖而出,成为中国人内求团结,外争独立于世界的一面旗帜。
——甘霖《变局——前11世纪以来至21世纪中国区域发展与社会变迁》
评述材料中关于近代“中华民族”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13年1月北京的雾霾天气引发了许多有关环保思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明清时期的农业垦殖多在人烟稀少,甚至人迹罕至的山区,或者围垦湖面以及滨江濒湖的洲滩、沮洳,或者在东部沿海地区,人们采用围垦荡地的办法以扩展耕地,即使在北方的农牧交汇地带,也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农业垦殖。到清朝后期,宣布移民实边、放垦蒙地,内蒙古草原南部的农垦规模更是空前扩大。……
在鄂西山区,“承平日久,生齿渐繁,虽幽崖邃谷亦筑室其下,峻岭高冈亦耕作其上”,“然多狃于目前而忘远虑,当夏月骤雨,大水暴至,有阖庐漂荡者,有耕耘山上不及奔避,急流冲激而去者”。
——摘自《明清县志》有关论文
材料二 埃及的阿斯旺高水坝无疑对提高埃及的供水量是有价值的,但是与此同时,它却减低了向地中海漂流藻类营养物质的数量,以致对许多国家的鱼类工业产生了破坏性的影响。……从生态的观点来看,近代时期工业的急速增长,几乎纯粹是一种灾难。近代技术所产生的废物,其中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向自然界撒放的杀虫剂、大量的人工合成产品、原子武器试验产生的结果等。如1986年苏联的基辅附近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产生的危险辐射,1991年伊拉克冲突中有500万至1000万桶石油被倾注到波斯湾水域,于是政治上对生态资源的损害再度引起人们的重视。……生态与人口爆炸之间紧密关联的问题在全世界存在着。正是近年来人口惊人的增长,生态环境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
——【美】罗伯特·E·泰勒《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 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会徽是一只巨手托着插着一支鲜嫩树枝的地球,它告诉人们:“地球在我们手中。”围绕着环境与发展这一主题,会议在维护发展中国家主权和发展权,发达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等根本问题上进行了艰苦的谈判,最后通过了《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热内卢宣言》、《21世纪议程》和《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三项文件。“里约宣言”指出:和平、发展和保护环境是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世界各国应在环境与发展领域加强国际合作,为建立一种新的、公平的全球伙伴关系而努力。
——百度文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农业垦殖面积扩大的原因及其带来的不利影响。(8分)(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环境问题,概括这一现象出现的因素。(9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际社会和我国关于环境与发展的战略措施。你如何认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8分)
2012年10月8日哈大高铁进入试运营阶段。哈大高铁、京哈高铁,犹如一条加速跑道,迅捷地串起东北四大城市,连通关内关外,标志着“东北同城”的崭新生活即将开启。这表明
A.新型交通工具的革新使城市化进程加快
B.中国的经济版图彻底地突破了地域界限
C.人们的竞争意识和市场意识正逐步形成
D.改革开放以来区域性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指出:“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但十六年来,国民党自己违背了这个声明,以致造成今天这样国难深重的局面。这是国民党一个绝大的错误,我们希望它在抗日的洗礼中改正这个错误。”毛泽东当时设想的改正方案是
A.国体——新民主主义国家 政体——民主集中制
B.国体——无产阶级专政 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
C.国体——民主联合政府 政体——国民大会制
D.国体——工农联盟专政 政体——工农委员会制
某学者认为“帝国在政治上生来就是不稳定的,因为下属单位几乎总是喜欢享有更大程度的自治。而且这些单位的那些反对派精英几乎总是抓住机会采取行动以取得更大程度的自治。从这个意义上说,帝国不会被攻克,而只会分崩离析。”这说明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是
A.反对派势力的强大 B.地方势力的发展
C.高度集中的体制的弊端 D.社会主义阵营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