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
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
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从顺治至康熙初年,黄宗羲对清统治者怀着强烈的民族仇恨,不仅在行动上进行武装反抗,而且在《留书》《明夷待访录》等著作中还进行激烈的批判。
康熙十七年(1678年),清廷议修《明史》,特开“博学鸿儒科”,以延揽人才。叶方蔼向康熙帝推荐黄宗羲。黄宗羲的弟子陈锡嘏当时在北京任职,代为力辞。黄宗羲闻知后即致书陈锡嘏表示感谢,说如果让他“待诏金马”,无异于“断送老头皮也”。
康熙十九年,黄宗羲年已七十一岁,徐元文(顺治十六年状元,官至户部尚书)在康熙帝面前举荐黄宗羲参与修史,康熙帝下旨浙江督抚“以礼敦请”,黄宗羲仍然托病力辞,却派遣自己的儿子黄百家到徐元文主持的明史馆去修史了。
康熙二十六年,黄宗羲在写给徐乾学(康熙九年探花,官至刑部尚书)的一封信中写道:今圣主特召,入参密勿,古今儒者遭遇之隆,盖未有两。五百年名世,于今见之……。
从中国历史的发展来看,何尝不可以称道梨洲的现实主义态度呢!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据材料,从顺治至康熙年间,黄宗羲对清廷的态度逐步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2分)
(2)“从中国历史的发展来看”,黄宗羲对清廷态度的变化有什么现实意义?(3分)
(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十年后(1982年),当年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回忆道:“如不解决中日关系,就不可能有日本的稳定,第三,日本的安全保障……对日本来说,不仅依靠日美安保条约还要与中国结成友好关系。如中日美三国形成等边三角形关系的话,远东的和平就能实现。日本与中团建立正常国家关系,比在亚洲建立NATO(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更能成为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日】毛里和子《中日关系:从战后走向新时代》
材料二 在二战结束50周年的时刻,我们愿向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的受难者,表示哀悼。我们回顾世界现代史上殖民统治和侵略的种种行为,我们承认过去进行这类行为和给其他国家公民特别是亚洲人民所造成的痛苦的事实,深表遗憾。
——日本众议员1995年6月9日《终战决议》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日邦交正常化的重大意义。(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终战决议》。(9分)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力改变或废除它,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
——摘自美国《独立宣言》(1776年)
材料二 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只有在公共利益上面才显出社会上的差别。第二条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第三条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
——摘自法国《人权和公民权宣言》(1789年)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两个文献的共同之处。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10分)
(2)结合史实说明独立之初的美国是否真正保证“人人生而平等”。(5分)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养廉银制度正式推行大致始于雍正二年。此后不断补充和完善,到雍正十三年最后确立。其基本原则为“为官员定养廉之资,为公事留办公之费”。具体做法是“将州县之火耗(注:火耗,即银两在兑换、熔铸、保存、运解中有一定损耗,故征税时要增加损耗,这种附加成为火耗或耗羡)重者严行裁汰”,并将原由州县私征之耗羡提解归公,收贮于各省私库,从解公之火耗中“酌中量留耗羡抵补无著之亏空”,然后再由各省长官根据下属不同级别、各地事物繁简程度定立分数,从私库提取相当部分作为“养廉银”分发各官,以为各级官员的“日用之资”,从而达到“不使累及民间”,“上不误工,下不累民”的目的。
——吴敌《雍正时期养廉银制度简论》
材料二 从赫德(注:英国人,1863—1908年间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执政时起,海关官员的高薪待遇多达九项。此外还实行年薪加薪制度,一般洋员每2年晋升或加薪一次,(后来)华员每三年晋升或加薪一次。年资越高、等级越高、待遇越好。……赫德还在海关实行退休制度,并(在中国)首创推行养老储金制度。……这样,养老储金制度实际成了促使官员保持操守、廉洁行政的保证金,无形中增加了管理效力。……此其一。其二,海关对贪污案件处分极为严厉,对发案的基层主管,亦因监管不力而受牵连和处分。……其三,近代海关有严密的税款完纳和呈报制度……从而使不法海关职员无机可乘,想贪而贪不到。……赫德在海关所实行的高薪养廉,不是一个孤立的措施,是与严格的考试录用、考绩、监督、奖惩等制度相互联系、有机作用的。
——文松《关于赫德评价问题》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要分析雍正时期实行养廉银制度的积极意义。(6分)
(2)对比材料一与材料二,赫德的养廉政策与雍正的养廉银制度有哪些不同之处?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高薪养廉政策的认识 。(9分)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欧真的衰落了吗?以其在世界经济中所占比重而言,西欧的地位无疑是一直在下滑的。这样的下降是伴随着欧洲之外的一些国家的崛起而出现的,这些新崛起的国家成了世界经济的新的参与者,比如,美国、日本、印度和中国等等。但是,这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西欧落后了,因为,在这种下降的后面,是西欧经济发展自身的协调性和全面性更强了。在协调性和全面性方面,西欧恐怕在许多方面至今仍领先于世界,它在近几百年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精华,比如科技、制度和社会的规范,甚至社区文化,至今仍在全世界流行,并被认可为先进的东西。正因如此,“西方”概念已经超越了地理空间,成了“先进”代名词流行在非西方国家中,甚至是后者的目标。
——摘编自孔寒冰《西方真的衰落了吗》(2007年11月16日《环球时报》)
英《经济学人》杂志刊登14页的封面故事《中国崛起之威胁》。这篇报道的作者爱德华·卡尔在特别报道的开篇用“卧薪尝胆”的典故比喻了中国的发展。文章详细地讲述了中国春秋末期越王勾践如何以阶下囚的身份卧薪尝胆,最后击败吴王夫差的故事。
中国自鸦片战争后,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今年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与家喻户晓的勾践卧薪尝胆的典故如出一辙。
报道称,勾践的典故用来比喻中国再恰当不过了,而且这也解释了很多人对于中国的发展感到“威胁”的原因,他们害怕受到中国的“报复”。但实际上,中国专心搞经济建设,选择的是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中国通过许多方法努力去安抚这个焦虑的世界:不断承诺崛起会和平进行,通过平等谈判解决与邻国之间的领土纷争,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到联合国维和任务及国际救援中去。
哈佛大学学者保罗·科恩认为,当今的中国虽然是勾践卧薪尝胆的典型例子,但是这个“勾践”只是在自我发展和奉献,而不是为了报仇雪恨。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12月10日
西方衰落了吗?中国崛起了吗?大国的兴衰,是渐进的,还是突然的?评材料中关于西方衰落和中国崛起的观点。(要求:围绕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