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焚书·答耿中丞》说:“夫天性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

《焚书·答耿中丞》说:“夫天性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故为‘愿学孔子’之说者,乃孟子自所以止于孟子,仆方痛撼其夫,而公谓我愿之欤?”李贽此话的含义主要是(  )

A. 批判摧残人性的孔子思想       B. 肯定人皆有独立思考权利

C. 揭露道学家们的虚假面目       D. 主张亲身实践并学以致用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李贽的思想,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由 "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和"孟子自所以止于孟子"可知李贽强调了人的自我思考的重要性,B正确;A项错误,李贽并非主要目的是批判孔孟思想,而是反对人们把孔子的是非作为是非标准;C、D在材料中并未涉及。 考点: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李贽的思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元末明初小说《三国演义》深受宋明儒学的影响。下列小说中人物的言论与宋明儒学思想相符的是(  )

①张飞:“忠臣宁死而不辱。大丈夫岂有侍二主之理!” 

②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③李恢(投降刘备时说):“良臣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④孔明:“臣安不敢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①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败之道,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谶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这表明董仲舒(  )

①宣扬“天人感应”学说    

②主张实施“大一统”思想 

③要求君主施行仁政      

④认为君主的地位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A. ①③    B.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毛泽东的民粹主义思想及其本质上的小农倾向和他对“共同生活、共同劳作”的农民理想的浪漫称颂,使他把“人民”这一概念仅仅理解为农民群众(因为农民毕竟是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并导致他高度评价他相信农民所具有的那种自发的革命性。……如果说,毛泽东因其民粹主义思想而被证明不是一个纯粹的列宁主义者,那么,在中国的历史环境中,正是这些平均主义的民粹主义思想对成功地实现一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革命发挥了积极作用。

——(美)莫里斯.•迈纳斯《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

材料二  此外,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础是工厂(社会生产、公营和私营的)与合作社(变工队在内),不是分散的个体经济。分散的个体经济,家庭农业与家庭手工业也是封建社会的基础,不是民主社会(旧民主、新民主、社会主义,一概在内)的基础,这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民粹主义的地方。简单言之,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础是机器,不是手工。我们现在还没有获得机器,所以我们还没胜利。如果我们永远不能获得机器,我们就永远不能胜利,我们就要灭亡。现在农村是暂时的根据地,不是也不能是整个中国民主社会的主要基础,由农业基础到工业基础,正是我们革命的任务。        ——《毛泽东书信集》

材料三  右图所示是美国《时代》杂志1985年某一期的封面。画面很清楚地对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个时代的生活进行了对比:一边是游行的队伍和农民在田里插秧;另一边是忙忙碌碌的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照相机等消费品。

满分5 manfen5.com

(1)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一中莫里斯·迈纳

斯关于毛泽东的“民粹主义思想”观点的看法。(8分)

(2)材料三中该期杂志封面上的“CHINA Moving Away from Marx”(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的说法对吗?请结合史实谈谈你的看法。(7分)

 

查看答案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同答问题。

柏林墙大事记

1948年6月24日:前苏联军队构筑封锁线把柏林一分为二,使柏林成为冷战时期东西方对抗的最前沿。

1961年8月13日:民主德国决定封锁西柏林四周的边界,随后关闭勃兰登堡门,在分界线上建筑了隔离设施,总长达165公里,通称“柏林墙”。

1989年11月9日下午6时57分:民主德国宣布从即时起开放边境。聚集在柏林墙附近的德国人很快就拆除了这个横在德国人中间的高墙,史称“柏林墙倒塌”。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慨述与“柏林墙”建立相关的形势。(8分)

(2)试归纳“柏林墙倒塌”对欧洲局势产生的影响。(7分)

 

查看答案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英国历史上进行过多次选举制度改革:

1832年选举改革法,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扩大选民队伍。该法实施后,城市和乡村共新增选民约20万人。

1867年的改革中进一步降低了选民资格,重新调整了某些议席的分配,使一些工人贵族拥有了选举权。

1884年改革统一了城市与乡村选民的财产资格标准,城市工人也有了选举权。

1918年议会通过《人民代表选举法》规定,男性公民从21岁起,妇女从30岁起,享有普选权,此外还降低了居住资格及收入限制,同时还建立了平等的选举区,但仍规定了部分人可以享有复票权。

1926年选民居住资格由6个月减为3个月。1928年妇女取得了与男子平等的选举权。1948年的《人民代表选举法》废除了营业处所、伦敦市和大学选区的“复票制”,实行“一人一票、一票一价”的平等选举权制。1969年的《人民代表选举法》规定,凡年满18岁的公民,依法均享有选举权。至此,英国现代选举制度中的核心精神自由、平等和普遍的选举才真正较为完整的确立起来。

(1)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背景和影响。(7分)

(2)纵观英国议会改革的历程,体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8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