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6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7年)2月间美国驻苏...

(26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7年)2月间美国驻苏联代办凯南发回长达8000字的电报……电报认为苏联是“在一切认为适时和有希望的地方,努力扩大苏联的势力范围。目前,这种努力限于某些邻近的地区,如伊朗北部、土耳其”等地。凯南认为,苏联“对武力的逻辑十分敏感”,如果美国拥有足够的武力,并清楚地表明它准备使用武力,这就几乎用不着真的动武,就可以迫使苏联退却。凯南的“长电报”深深博得杜鲁门的赞赏……当月,他就要求国务院允许派一支特遣舰队前往地中海,“支持土耳其抵抗苏联势力的渗透”。

——摘编自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现代史》(下卷)

材料二 正如我在过去三年多次指出的那样,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七亿五千万人民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尼克松关于计划访问北京的谈话(1971年5月)

材料三  据不完全统计,自冷战结束到入侵南联盟,美国共对外用兵42次。尤其是入侵南联盟的“联盟力量”行动,公开绕过联合国安理会,对联合国成员国实施赤裸裸的侵略……与此同时,美国不断抛出所谓“人权高于主权”“民主无国界”“主权有限论”“内战非内政”等谬论,为其武力干涉他国内部事务寻找理论依据。

——摘编自柯春桥、贾咏梅《美国军方抛出“内部冲突”论》

材料四  多极化作为历史前进方向和不可逆转的趋势正在继续发展,但多极化的趋势正在遭遇“一极”图谋的阻碍和挑战……多极化作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将在曲折中取得发展。

——《时政新说》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美苏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面对凯南“长电报”提及的问题,美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有针对性的措施?(8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美国“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而采取的行动,并简述其对亚太地区和国际局势的影响。(8分)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冷战结束后美国不断调整军事战略的背景,并指出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10分)

 

(26分)(1)变化:美苏关系从盟国演变为对手。(2分)措施: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等。(6分) (2)行动:1971年基辛格访华;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并发表《联合公报》;1979年,美国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4分)影响:缓解了世界紧张的局势,有利于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稳定。(4分) (3)背景: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社会信息化。(6分)影响:促进了大国关系的缓和;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既提供了机遇,又提出了挑战。(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从乔治凯南的电文可以看出这时候美国和苏联的战时同盟关系开始破裂,美国对苏联开始实行遏制政策,乔治凯南的电文成为了起点。美国遏制苏联的政策可以从冷战的美国的政策措施方面进行分析。(2)20世纪79年代,中美关系开始升温。基辛格秘密访华,随后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化,1979年建立了外交关系。中国同美国关系缓和化有利于中国的国家安全,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同时也缓解了美国在苏联方面的压力。(3)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冷战后的国际局势。美国成为了唯一的超级大国,但是多种力量也在崛起,世界呈现出暂时的一超多强的局面。向多极化方向演变的趋势不断地加强。 考点: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世纪是一个‘伟大的世纪’,这种‘伟大’主要通过三个进步性的历史进程表现出来,”下列不属于“进步性的历史进程”的是

A.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的巨大增长   B.殖民体系的瓦解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两极格局的形成

 

查看答案

1950年,中国政府规定,外轮一般不准驶入中国内河,经中国政府特批而驶入的外轮须悬挂中国国旗,并在指定的码头停泊。这种措施所体现出的外交政策是

A.求同存异                 B.“一大片”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一边倒”

 

查看答案

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30万份。传单写道:“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一潮流促成了

A.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  

B.“九二共识”的达成

C.“和平统一”口号的提出    

D.海峡两岸“三通”的开展

 

查看答案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经济活动的法律依据是

A.七届二中全会决议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过渡时期总路线       

D.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查看答案

下表是历届人大任期及召开会议的次数。下列相关认识,符合史实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第一届人大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

B.第二届人大决定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第三、四届人大工作受到“左”倾错误干扰

D.第五届人大期间,“一国两制构想”得到成功实践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