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

(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遭利,民无余财。或争亩畔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天下,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魏书·高祖纪上》

材料三  内秘书令李冲上言:“宜准古法:五家立邻长,五邻立里长,五里立党长,取乡人强谨者为之。邻长复一夫,里长二夫,党长三夫,三载无过,则升一等。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群臣多言:“九品差调,为日已久,一旦改法,恐成扰乱。”文明太后曰:“立三长则课调有常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何为不可!”甲戌,初立党、里、邻三长,定民户籍,民始皆愁苦,豪强者尤不愿。既而课调省费十余倍,上下安之。—一《资治通鉴》卷一三六

材料四  商鞅的改革措施,可以使一个国家在短时间内富强,但如果把它作为长期国策,则注定将这个国家引向灾难……秦始皇时代,秦施行的仍然是商鞅当年的基本国策,它使秦国最终统一了天下,却没能使秦朝逃过“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短命怪圈。——聂作平《秦国是怎样崛起的?——重读商鞅变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在土地问题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简要分析采取这些措施的不同原因。(4分)

(2)材料一、三都涉及到政治上的改革,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政治改革在作用方面的共同点。(2分)

(3)据材料四,指出商鞅变法所产生的影响。从中你得出了什么启示?(4分)

 

(1)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土地私有制;(1分)孝文帝改革:采取均田制。(1分)原因:商鞅变法:井田制崩溃;孝文帝改革:土地兼并严重。(2分) (2)都打击了旧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每点2分,任答一点) (3)影响:推动秦国迅速实现了富国强兵,并统一全国。(1分)但也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秦朝的速亡。(1分)启示:要实现长治久安,必须法治与德治并重;国家持续发展需要创设和谐的社会环境。(每点2分,任答一点) 【解析】 试题分析:(1)从材料一、二,中可直接归纳出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在土地方面的具体举措,即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土地私有制;孝文帝改革:采取均田制;其采取不同措施的原因在于时代背景的巨大差异即:商鞅变法,井田制崩溃;孝文帝改革,土地兼并严重。(2)结合材料内容能够总结出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的政治举措其共同作用是:都打击了旧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3)材料四文字内容指出了商鞅变法的双重影响,即推动秦国迅速实现了富国强兵,并统一全国,但也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秦朝的速亡;由此可以得出启示要实现长治久安,必须法治与德治并重;国家持续发展需要创设和谐的社会环境。 考点: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变法运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也希望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会与美国的安全有关。——《杜鲁门回忆录》

材料二  我们必须记得,世界历史上享有相当长期和平的惟一时期,是势力均衡存在的时期。在某一国家与其潜伏竞争者相继强大时,就会出现战争的危险。因此我相信美国要维持强势的世界。如果我们有强大、健康的美国、欧洲、苏联、中国和日本,各自制衡,不要相互抵制,甚至能够均衡,我相信世界将更美好、更安全。——尼克松在1972年1月3日出版的《时代周刊》专访中的讲话

材料三  在冷战结束的初期,多极化曾表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事实上从90年代中期以来,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出现了一些反转,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世界上实力最强大的美国与其他多数世界主要力量的差距被拉大,而且越来越奉行更倾向于单边主义的政策,甚至一些美国人认为现在是一个单极世界。——倪峰《关于多极化的一些思考》

材料四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美国霸主地位减弱、国际影响力下降。……与此同时,中国和平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快速崛起,八国集团的作用逐渐被二十国集团取代,多极化论再受重视。——俞邃《当今世界格局仍呈多极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当时外交政策的核心,分析其根本目的。(3分)

(2)据材料二,指出尼克松时代世界格局出现的新变化。与材料一相比,两者的外交政策有何异同?(5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冷战结束初期多极化“较好的发展势头”的表现,并分析90年代以来“美国与其他多数世界主要力量的差距被拉大”的原因。(5分)

(4)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今天世界格局的认识。(2分)

 

查看答案

(10分)外交是一个国家、城市或组织等在国际关系上的活动,其目的在于建立能够满足彼此需求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

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描述中国在冷战中的“随机应变”时说:“(20世纪)50年代,中国将自己确定为苏联的一个盟友。然后,在中苏分裂后,它把自己看作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第三世界的领袖,这使它付出了高昂代价,而获利却甚少。在尼克松政府做出政策调整后,中国开始寻求在两个超级大国的均势游戏中充当第三方,70年代当美国似乎虚弱之时,它与美国结成了联盟,然后在80年代当美国军事力量增强。而苏联经济上衰弱并陷入阿富汗战争时,它转向与美苏保持等距离。然而,随着超级大国竞争的结束,‘中国牌’变得毫无价值,中国又一次被迫重新确定自己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它确立了两个目标:成为中华文化的倡导者,即吸引其他所有华人社会的文明核心国家以及恢复它在19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

请回答:

概括材料中亨廷顿关于中国在冷战中外交政策的观点(2分),对此观点进行评论(8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不超过250字。)

 

查看答案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荣革命”取得巨大成功,它既完成了消灭专制王权的任务,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原有的君主制形式继承下来,……国家主权的重心已无可挽回地从国王一边转到议会一边。  

──程汉大《文化传统与政治变革——英国议会制度》

材料二 民国初国歌: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2005年《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1)据材料一说明“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的含义。(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揖美追欧”,实现“旧邦新造”,曾力图把西方哪些民主政治制度移植于中国?(4分)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新型人民民主政治”建设上取得哪些成就?(4分)

(4)美国前总统布什曾说过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驯服”统治者的共同途径是什么。(4分)

 

查看答案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  天下之势,方病大肿,一胫(小腿)之大几如要,一指之大几如股。

——《汉书·贾谊传》

材料三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明]宋濂《元史》

(1)指出材料一中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2分),针对其“弊”秦朝在地方制度上又是如何求“变”的?(2分)

(2)据材料二,指出汉初地方制度的弊端是什么?(3分)。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2分)

(3)据材料三分析元朝推行行省制度的主要原因。(4分)

(4)综上所述,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趋势是什么?。(3分)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C.规定中华民国实行总统制共和制   

D.规定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