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西汉前期,钱币袭秦形制,文曰“半两”,...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西汉前期,钱币袭秦形制,文曰“半两”,法定重量当为十二铢。但铸造时通常实重不及其额,前后铸造的钱币大小、轻重亦不一致。诸侯、达官、豪富多私造牟利,私铸钱低劣者薄如榆英,号为“英钱”。不同时期、来源、质量的货币同时流通于市场,折算困难,交易非常不便。汉武帝统治时期,由于对外征伐不断,中央财政从此前“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的丰盈一变而为入不敷出的困局。

材料二  汉武帝于元鼎四年(前113年)将铸币权从各郡国收归中央政府,使中央政府对五铢进行统一铸造和发行。“于是悉令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所前铸钱皆废销之,输其铜三官。而民之铸钱益少,计其费不能相当,唯真工大奸乃盗为之。”五铢钱轻重合宜,自汉至隋七百余年,基本上行用不废。

(1)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时期币制改革的背景。(7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价汉武帝统一货币的举措。(8分)

 

(1)铸造的金属货币重量与实际价值不符;郡国掌握铸币权,严重影响中央集权的加强;币制紊乱影响经济正常发展;汉武帝时长期战争导致财政入不敷出。(7分) (2)其实质是与地方豪强兼并势力和分裂割据势力争夺财权;实现了中央对货币铸造权的集中统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对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有促进作用;五铢钱大量流通,使币制和币值保持长期相对稳定,并影响后世。(8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紧扣材料,从材料中归纳总结答案。如“实重不及其额,前后铸造的钱币大小、轻重亦不一致”反映的是铸造的金属货币重量与实际价值不符;“诸侯、达官、豪富多私造牟利,私铸钱”不利于中央集权;“汉武帝统治时期……入不敷出的困局 ”财政困难等。 (2)问结合汉武帝的举措及其效果、影响分析解答。 考点:汉武帝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学东渐这个名目随民国四年(1915)上海商务印书馆将容闳的英文回忆录的中文节译本,该题《西学东渐记》,开始流行。但在晚明,“西学”已是特称判断,指西教即基督教以外的欧洲科学工艺各科学问。其实中国与欧洲的文明互动,在物质层面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典时代,在精神层面至迟已于北朝隋唐出现。……世界文明从来是互动的。既有西学东渐当然也有东学西渐。”

——朱维铮《再读近代史》

材料二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收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与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基于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西学东渐”对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影响。(10分)

 

查看答案

(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俄(联)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他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联)历史上的“退却年代”,20世纪3O年代是苏联历史上的“剥夺年代”。

 1934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到苏联访问之后写下了《莫斯科日记》,书中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

——《大国崛起》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退却年代”的苏俄(联)在工农业领域是如何“退却”的?(2分)罗曼•罗兰所说苏联30年代“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的含义是什么?(3分)

材料二  下面是某中学生设计的历史活动剧《一段穿越时空隧道的对话》:

    马克思:小罗,最近很忙吧。天国也有点乱啊。

    罗斯福:噢,为啥?

    马克思:因为你啊。列宁跑来说,社会主义大有希望啊。亚当•斯密最近都不来串门了。

    罗斯福:哈哈。

    马克思:看了你的新政,起先我倒真的心动过,后来开始心忧了,甚至还有点心灰起来。

罗斯福:哦?呵呵。虽然有些工人领袖认为看到了美国从“USA”变为“USSA"的希望,虽然有的人叫嚷着要实行法西斯,虽然最高法院的确宣布很多新政法令违宪,但是,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2)材料二中马克思说“心动”的真实含义是什么?(4分)马克思说“心灰”的真实含义又是什么?(3分)

材料三  邓小平模式是如何从历史上演变过来的?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路径障碍,试错反弹”,更具体地说,极“左”思潮体现的路径,使中国在“文化大革命”中陷入到了绝境,形成“路径障碍”,而摆脱这一困境的办法,并不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执政精英预先根据某一种现成的蓝图施工,而是在实践与试错中,不断针对面临的具体矛盾、困难与问题进行政策调整…… 

(3)为摆脱“路径障碍”,在实践中,邓小平在经济体制上怎样进行政策调整的?(3分)

 

查看答案

(10分)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主要由孔子的经过后代人修改和润色的教诲组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

    材料二  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孟子》

    材料三  唯天子受命干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君为臣纲。

                                                              ——《春秋繁露》

    材料四  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朱子语类》

(1)据材料一、二,指出孔子和孟子对君臣关系的主张。(2分)

(2)材料三、四分别是怎样“修改和润色”儒家学说中君臣关系的?(2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先秦、西汉、南宋以后儒学地位发生的主要变化。(3分)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并指出儒学对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影响。(3分)

 

查看答案

有观点认为: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革命”色彩,其目的似乎不是解决现实问题,亦非获取功利,而是为了摆脱神学统治,向陈旧的宗教信条宣战。按照这种说法,中世纪末期的科学探索活动(    )

A.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倡导人文主义     

B.发挥着一种意识形态的作用

C.成为欧美早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旗帜     

D.并未推进知识进步与社会发展

 

查看答案

 康德曾说: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下列史实能体现这一论断的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政体的变化  

B.美国从独立战争到内战的历史

C.法国君主制与共和制的反复斗争  

D.中国辛亥革命后政治局势的演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