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11年2月,在巴西、德国、印度和日本谋求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问题上,各常任理事...

2011年2月,在巴西、德国、印度和日本谋求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问题上,各常任理事国态度不一,美国坚决反对德国“入常”但支持日本;而中国则坚决反对日本“入常”。四国“入常”及各常任理事国的不同态度反映了

A.联合国完全被美国操纵              

B.意识形态决定国家关系

C.政治地位影响经济地位             

D.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

 

D 【解析】 试题分析:A不对,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随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发展,美国操纵联合国的局面被打破;B不对,意识形态影响国家关系,但不是决定性的;C说法刚好相反,应该说是经济地位影响政治地位;D符合题意,国家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国家利益。 考点:世界格局多极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美国在二战后的全球扩张中,高喊着美英有义务和责任“保卫‘自由世界’免受共产主义的影响”;基辛格认为斯大林的“最高原则还是装上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苏联国家利益”。下列选项中对上述观点分析错误的是

A.美苏对抗中意识形态色彩浓厚      

B.维护国家利益是美苏的根本目的

C.美苏为其对外扩张寻找借口        

D.基辛格的观点纯属偏见,完全违背史实

 

查看答案

2011年10月4日,联合国安理会就欧盟国家要求对叙利亚采取制裁措施草案进行表决,印度等4国投弃权票,美国等9个国家赞成,但因俄罗斯和中国投反对票而未能通过。就国际格局而言,上述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

A.中俄再次结为同盟                      

B.中俄在世界事务中拥有决定权

C.当今世界政治力量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D.美国再也无力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查看答案

外交部最近公布的外交档案中有一份1954年原始档案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是周恩来总理出席一次重大国际会议的代表证(下图)。这次国际会议

满分5 manfen5.com

A.讨论了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             

B.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C.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结束了中美之间的对抗

 

查看答案

19世纪90年代在中国通商口岸或内地市镇、城乡,出现了“衣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的局面。这一局面的出现说明了  

A.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民国的建立改变了人们的服饰习惯

C.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中国完全沦为列强的殖民地

 

查看答案

上海《申报》的一则新闻报道中写道:“赣匪因石城兴国失守,知残局不能再支,朱毛彭等股约八万放弃于都、瑞金老巢西窜。”这份报道应该发布于

A.20世纪30年代                       B.19世纪30年代

C.20世纪50年代                       D.20世纪20年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