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几个世纪以来,亚洲一直是欧洲许多贵重商品的主要...

(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几个世纪以来,亚洲一直是欧洲许多贵重商品的主要来源地,其中的部分制成品是欧洲无法与之竞争的,例如丝、棉织品、地毯、珠宝、瓷器和优质钢,以及部分被加工成半成品的药材和食糖,尤其是香料。欧洲人从未亲自到过东方货物的供应地。

                                                 ——R·R·帕帕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了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同时在旧大陆也很难出现像美利坚合众国那样的自由资本主义试验场地。同样,没有把世界联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也不可能出现推动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

 ——摘自黄邦和主编《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材料三:    1800~1900年中、欧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份额比重表。

 

1800年

1830年

1860年

1880年

1900年

欧洲

28.1%

34.2%

53.2%

61.3%

62.0%

中国

33.3%

29.8%

19.7%

12.5%

6.2%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亚洲商品销往欧洲的古老商路是什么?(2分)材料二中有关新航路开辟的结论体现了研究者怎样的历史观?(2分)

(2)在17、18世纪,推动欧洲“从传统农耕文明到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因素中,除了材料二所提到的“新航路开辟”之外还有哪些?(请结合所学知识举出2个例子)(4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中国、欧洲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份额的比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6分)

 

(1)主要商路:丝绸之路。(2分) 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或整体史观)。(2分) (2)例子: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权利法案》;《人权宣言》;启蒙运动。(每个2分,答对任意2个可得满分4分,其他言之有理的例子也可酌情给分) (3)变化:中国所占份额迅速下降,欧洲所占份额迅速上升。(2分) 原因:①中国固守小农经济; ②实行海禁和抑商政策,抑制了工业的发展; ③受到西方列强侵略; ④在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展的影响下,欧洲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生产力发展迅速,导致中西易位。 (每点2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得满分6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结合所学知识,新航路开辟前,亚洲商品销往欧洲的古老商路就是丝绸之路;根据材料二中“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把世界联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可知作者的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或整体史观)。 (2)注意从不同角度列举史实,政治: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权利法案》;《人权宣言》;经济:工业革命:思想文化:启蒙运动等。 (3)根据表格数据可以看出,19世纪时期中国工业生产总值所占世界份额迅速下降,欧洲所占份额迅速上升;再结合所学知识,注意从中国和西方两个角度展开分析,如中国:长期固守小农经济;实行海禁和抑商政策;受到西方列强侵略;西方:欧洲率先进行工业革命。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分)城市自产生以来,就一直是文明的要素和载体。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城市的发展原因、发展动力,城市的功能、结构,城市的地位、作用都有明显的差别。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农村商品经济水平的提高,在明代中后期,一批乡村市镇脱颖而出,成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广东茂名梅篆墟,地处水陆交驰的交通线上,各地商人来这里坐肆列市。清初叶梦珠记述,松江府朱泾镇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松江府新场镇以盐场新迁而名,赋为两浙之最,是著名盐业市镇。正德年间《姑苏志》载该府市镇达73个之多,以苏州府吴江县盛泽镇为例,东南至新杭市5里,东至王江泾镇6里,北至平望镇l5里,西至震泽镇30里,至南浔镇50里。

                               ——摘编自《中国全史》,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材料二:18世纪60年代,曼彻斯特创立了第一家棉纺厂;1776年,开凿曼彻斯特至利物浦港的运河,从而开通了远洋航线。1830年史蒂芬孙修建从曼彻斯特到利物浦的铁路,这是第一条完全用机车牵引的铁路。1802年,曼彻斯特共有棉纺厂52家,1809年增至64家,到1830年达到99家。至此,曼彻斯特棉纺织业的发展跨上了一个新台阶,进而改变了曼彻斯特乃至于整个世界的面貌。

            ——摘编自《曼彻斯特科学博物馆说明》

材料三:         《19世纪西欧主要国家与中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

国    家

总人口(单位:万人)

农村人口百分比

城市人口百分比

英国(1851年)

约1800

48%

52%

法国(1851年)

约3600

75%

25%

中国(1851年)

约43200

89%

11%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江南乡村城镇化的主要原因和特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江南乡村市镇大量出现对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4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城市的因素。(6分)

(3)材料三反映出中西在19世纪城市化进程中呈现什么差异?(2分)说明了什么本质问题?(2分)

 

查看答案

(18分)某班同学在历史课上开展以“古代、近代中西政治文明”为主题的学习和探究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秦始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天下变局,至是始定。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           

——张謇《张季子九录·文录》

材料三:杰弗逊曾经说过:“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制宪者们精明地设置障碍,使权力不能集中在任何一个人或一个部门之手,以避免胡作非为或盲动。控制的办法主要是使每个部门都在别的部门中发挥一定作用,有能力延缓甚至阻止其他部门的行动……

                ——钱满素《美国掀翻:分权·制衡·民主化进程》

请回答:

(1)分析材料一,概括“天下变局”是指什么?秦始皇为实现“一统之局”实行了哪项具体制度?(6分)

(2)结合史实概述“孙中山之革命”与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更替的根本区别(可从革命性质、政体、国民权利、法治等角度概括)。(4分)

(3)材料三中“猜疑”的实质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制宪者们是如何“精明地设置障碍”,以避免总统“胡作非为或盲动”的?(6分)

 

查看答案

2011年2月,在巴西、德国、印度和日本谋求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问题上,各常任理事国态度不一,美国坚决反对德国“入常”但支持日本;而中国则坚决反对日本“入常”。四国“入常”及各常任理事国的不同态度反映了

A.联合国完全被美国操纵              

B.意识形态决定国家关系

C.政治地位影响经济地位             

D.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

 

查看答案

美国在二战后的全球扩张中,高喊着美英有义务和责任“保卫‘自由世界’免受共产主义的影响”;基辛格认为斯大林的“最高原则还是装上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苏联国家利益”。下列选项中对上述观点分析错误的是

A.美苏对抗中意识形态色彩浓厚      

B.维护国家利益是美苏的根本目的

C.美苏为其对外扩张寻找借口        

D.基辛格的观点纯属偏见,完全违背史实

 

查看答案

2011年10月4日,联合国安理会就欧盟国家要求对叙利亚采取制裁措施草案进行表决,印度等4国投弃权票,美国等9个国家赞成,但因俄罗斯和中国投反对票而未能通过。就国际格局而言,上述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

A.中俄再次结为同盟                      

B.中俄在世界事务中拥有决定权

C.当今世界政治力量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D.美国再也无力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