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21年,苏俄的粮食播种面积只有9030万公顷,只及1913年的85%。192...

1921年,苏俄的粮食播种面积只有9030万公顷,只及1913年的85%。1925年苏联的种植业面积与1913年对比的百分比是107%,农业生产总值对比的百分比则是112%。出现1921年和1925年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

①1921年现象主要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②1925年现象主要是新经济政策的推行使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③1921年现象主要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挫伤了农民积极性

④1925年现象主要是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B 【解析】 试题分析:1921年之前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主要内容是实行余粮征集制,农民无法获得自己多余的粮食,因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1921年以后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实行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农民的负担减轻,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很大的提高。因此①②正确。故选B。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在1936年以后确立的;农业集体化是在1928年后实行的,因而③④错误。 考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中,社会公正这一概念始终包含着两重含义,彼此相辅相成:一是机会的平等,即制度的平等问题;二是国家保护人的转移支付,即再分配作用问题。结合下图,下列对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实施社会福利,实现了社会平等

B.“保护人的转移支付”是为了削减贫困

C.福利制度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D.国家福利就是保障就业和收入

 

查看答案

1929年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后迅速成为一场波及全世界的大危机。这主要是因为

A.资本主义在全球占有优势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确立

C.美国是世界头号经济大国                       

D.经济规律的作用

 

查看答案

(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几个世纪以来,亚洲一直是欧洲许多贵重商品的主要来源地,其中的部分制成品是欧洲无法与之竞争的,例如丝、棉织品、地毯、珠宝、瓷器和优质钢,以及部分被加工成半成品的药材和食糖,尤其是香料。欧洲人从未亲自到过东方货物的供应地。

                                                 ——R·R·帕帕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了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同时在旧大陆也很难出现像美利坚合众国那样的自由资本主义试验场地。同样,没有把世界联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也不可能出现推动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

 ——摘自黄邦和主编《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材料三:    1800~1900年中、欧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份额比重表。

 

1800年

1830年

1860年

1880年

1900年

欧洲

28.1%

34.2%

53.2%

61.3%

62.0%

中国

33.3%

29.8%

19.7%

12.5%

6.2%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亚洲商品销往欧洲的古老商路是什么?(2分)材料二中有关新航路开辟的结论体现了研究者怎样的历史观?(2分)

(2)在17、18世纪,推动欧洲“从传统农耕文明到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因素中,除了材料二所提到的“新航路开辟”之外还有哪些?(请结合所学知识举出2个例子)(4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中国、欧洲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份额的比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6分)

 

查看答案

(18分)城市自产生以来,就一直是文明的要素和载体。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城市的发展原因、发展动力,城市的功能、结构,城市的地位、作用都有明显的差别。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农村商品经济水平的提高,在明代中后期,一批乡村市镇脱颖而出,成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广东茂名梅篆墟,地处水陆交驰的交通线上,各地商人来这里坐肆列市。清初叶梦珠记述,松江府朱泾镇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松江府新场镇以盐场新迁而名,赋为两浙之最,是著名盐业市镇。正德年间《姑苏志》载该府市镇达73个之多,以苏州府吴江县盛泽镇为例,东南至新杭市5里,东至王江泾镇6里,北至平望镇l5里,西至震泽镇30里,至南浔镇50里。

                               ——摘编自《中国全史》,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材料二:18世纪60年代,曼彻斯特创立了第一家棉纺厂;1776年,开凿曼彻斯特至利物浦港的运河,从而开通了远洋航线。1830年史蒂芬孙修建从曼彻斯特到利物浦的铁路,这是第一条完全用机车牵引的铁路。1802年,曼彻斯特共有棉纺厂52家,1809年增至64家,到1830年达到99家。至此,曼彻斯特棉纺织业的发展跨上了一个新台阶,进而改变了曼彻斯特乃至于整个世界的面貌。

            ——摘编自《曼彻斯特科学博物馆说明》

材料三:         《19世纪西欧主要国家与中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

国    家

总人口(单位:万人)

农村人口百分比

城市人口百分比

英国(1851年)

约1800

48%

52%

法国(1851年)

约3600

75%

25%

中国(1851年)

约43200

89%

11%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江南乡村城镇化的主要原因和特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江南乡村市镇大量出现对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4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城市的因素。(6分)

(3)材料三反映出中西在19世纪城市化进程中呈现什么差异?(2分)说明了什么本质问题?(2分)

 

查看答案

(18分)某班同学在历史课上开展以“古代、近代中西政治文明”为主题的学习和探究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秦始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天下变局,至是始定。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           

——张謇《张季子九录·文录》

材料三:杰弗逊曾经说过:“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制宪者们精明地设置障碍,使权力不能集中在任何一个人或一个部门之手,以避免胡作非为或盲动。控制的办法主要是使每个部门都在别的部门中发挥一定作用,有能力延缓甚至阻止其他部门的行动……

                ——钱满素《美国掀翻:分权·制衡·民主化进程》

请回答:

(1)分析材料一,概括“天下变局”是指什么?秦始皇为实现“一统之局”实行了哪项具体制度?(6分)

(2)结合史实概述“孙中山之革命”与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更替的根本区别(可从革命性质、政体、国民权利、法治等角度概括)。(4分)

(3)材料三中“猜疑”的实质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制宪者们是如何“精明地设置障碍”,以避免总统“胡作非为或盲动”的?(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