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各国的社会福利...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各国的社会福利制度迅速发展。一般说来,现代欧洲各国的福利国家制度主要包括医疗、疾病、养老、事故、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其失业保险规定:凡出于年老、残废、疾病、分娩、工伤、失业等原因全部或部分丧失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者,国家将提供一定的社会津贴。除此之外,国家对因公死亡或者伤残的人给予补偿,对有各种困难的人和群体给予补助,同时国家还实行社会社会救济制度,以保障每个人的最低生活水平。

                                               ——刘玉安《北欧福利国家制度剖析》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制度陷入重重困境。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的自由化的蓬勃兴起与加速发展,资本可以随意跃出国界,工会对福利的任何进一步要求和政府扩大社会福利支出的政策都会促使资本“外逃”,资本“外逃”反过来又加剧了国内的失业压力。庞大的社会福利支出用于消费,既增加了西欧国家产品的生产成本,导致这些国家在对外经济中处于劣势。国民对福利的过度依赖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和劳动力市场僵化,“福利经济”培养出一批坐享其成的懒汉,诱发了长期困扰西方社会的“福利道德”问题。

                                             ——代恒猛《全球化与欧洲“福利国家”》

(1)根据材料一,概括现代欧洲国家福利制度的特点。(4分 )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福利制度带来哪些社会问题?(6分)

(3)综合以上材料,你对实施社会福利政策有何认识?(5分)

 

(15分) (1)特点: 社会保障覆盖面广,具有普遍性,社会保障项目设置比较齐全;面向低收入阶层;政府主导福利国家;国家立法加强福利建设。(答对两点就可得4分) (2)问题:资本外逃,加剧国内失业压力;产品生产成本提高,削弱国家经济竞争力;劳动者生产积极性降低(培养了懒汉),不利于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6分,每点2分) (3)认识:社会福利措施是一个国家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 ,要大力加强社会福利事业的建设;生产力的发展是实施社会福利措施的前提,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实施社会福利措施有利于改善民生,稳定社会秩序;调动社会福利意识,拓展资金渠道,适度减轻政府财政负担;不断完善社会福利政策,防止培养懒惰思想。(5分,答对任意四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考查的知识点是资本主义的社会福利制度。(1)特点结合材料关键信息“包括医疗、疾病、养老、事故、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实行社会救济制度,以保障每个人的最低生活水平”“提供一定的社会津贴”进行归纳。(2)根据“资本外逃”“国内的失业压力”“增加了……生产成本”“竞争中处于劣势”“培养……懒汉”等关键信息加以总结归纳。(3)结合前面问题辩证地分析即可,主要是从福利制度的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考点:社会福利制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选集》

(1)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指的是什么?(2分)列宁的初衷与现实发生矛盾的根源是什么?(2分)

 材料二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2)材料二中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什么政策?(2分)

材料三  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30年代的时候,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

—— 《大国崛起》解说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你怎样理解“他挽救了市场经济”?(2分)这种“新模式是什么?”(2分)

材料四  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曾说到“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吸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采取的重大举措。(6分)

 

查看答案

(19分)市场是一种古老的制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市场不但在或大或小的范围里存在,而且常常扮演着重要角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梦里曾作南柯守,少时元是东陵侯。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陆游《杂赋》

材料二  在明代,特别是中叶以后……大小商人的数目迅速增长,江南、东南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尤为商贾聚集之处。市场上的商品种类为数繁多,几乎任何东西都可能出现在市场之上。不过,从远途贩运的角度来看,除属于国家专控商品的盐和茶之外,流通量和交易额最大的商品,是粮食、棉花、棉布、丝和丝织品。

    ——朱绍侯、龚留柱《中国古代史教程》(下)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市场发展的特点。材料二反映了明代市场有何新发展?(7分)

材料三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供世界各地消费。                                

 ——《共产党宣言》  

(2)材料三说明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扩张的目的是什么?(2分)

材料四  今自夷人来厦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粤省亦鲜来闽之贾,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因之壅滞不能出口……今闽省向销之江浙棉布及洋货等物,因被英夷所占,不克畅销,纵使竭力招徕,而全省之一隅之地,民间服用无多,又不克转鬻他省.揆之事势,断不能使华夷两货,并用兼行,是即有愿往江浙等省贩货之人,而销既不多,势必裹足;况现在商俱疲乏,更属招之不前。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

(3)材料四反映了近代中国市场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从本质上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材料五  最近十几年里,对我们日常生活以及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影响最大最深刻的

莫过于市场了。……然而,有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以至于整整一、二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地感觉陌生。

——《市场·国家·公共领域》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建国“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的主要原因。(2分)

材料六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重大举措。一个自强奋进的东方民族,一个日益强盛的伟大国家,以特有的胆识和远见、包容和胸襟,做出了影响深远的战略决策,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浩荡洪流。

(5)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中国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洪流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分)

 

查看答案

一位学生把区域性合作组织三种模式的特点归纳如下:

 

模式

特点

模式1

关税、货币、市场、司法统一

模式2

自由贸易、共同关税、共同市场

模式3

共同兴趣、自觉自愿、道义责任、会员制、没有法律义务

下列组织归属于模式3的是(    )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历史学习离不开对不同时代阶特征的准确把握。下列相关时代与特征对应正确的有(    )

 

选项       时代                                          特征之一

A             早期殖民扩张时代                商业资本控制着工业生产

B                  蒸汽时代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                  电气时代                            工业化城市开始兴起

D             信息时代                                 第三产业比重逐渐下降

 

 

查看答案

一本史书描述:“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介入此次冲突,这是联合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的联合军事行动,也是冷战的最佳范例,美苏两强在遥远的国度进行军事对抗”。这次事件是指(    )

A.朝鲜战争      B.越南战争    C.柏林危机       D.古巴导弹危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