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至1962年我国三大产业间比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下表数据的变化趋势主要反映了
年份 |
国民经济比例(%) |
||
农业 |
轻工业 |
重工业 |
|
1960 |
21.8 |
26.1 |
52.1 |
1962 |
33.8 |
30.3 |
36.3 |
A.我国工业化基本实现 B.经济建设受到严重阻碍
C.“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D.国民经济比例趋于合理
“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这首新民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A.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
B.农业合作社的纷纷建立
C.50年代末“大跃进”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我国从1953年开始实行的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引导广大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B.引导个体手工业者的互助合作
C.对民族资产阶级剥削加以限制
D.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缓和农民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减少农产品出口,稳定国内市场
C.提高农产品质量,以满足人们的需要
D.提高农产品价格,保障农民利益
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各国纷纷调高关税。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
A.一致提高关税,共渡难关 B.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
C.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 D.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
下列措施或目标体现了赫鲁晓夫执政时期严重脱离苏联实际的是
A.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B.“20年建成共产主义”
C.允许外国资本家经营部分企业
D.扩大集体农庄的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