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制瓷窑1000多座。上述现象表明明朝时期
①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②商品经济渗入到农村
③松江等地区的自然经济解体④地域性的社会分工明显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海防纂要•卷七》中这则史料反映出当时统治者推行的政策是( )
A.重文轻武 B.重本轻末 C.避战自保 D.闭关锁国政策
“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这段材料最
主要反映了( )
A.井田制的瓦解 B.精耕细作的必要性
C.人口膨胀的压力 D.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
A.人们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迷信的思想 D.重农抑商政策
导致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诸侯国相继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C.战国时各国进行变法确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D.封建的剥削方式逐步产生并发展
2011年6月,海内外人士在湖南举行公祭炎帝大典。相传炎帝“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这里的“耒耜”是指( )
A.生产工具 B.作战武器 C.生活用具 D.祭坛礼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