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辛亥革命探究(14分) 材料一 “武昌起义以后,一个月之内,……十三省相继宣布独...

辛亥革命探究(14分)

材料一   “武昌起义以后,一个月之内,……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满清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我们这个古老的帝国,忽然变为民国了。” 1911年11月22日,重庆革命党人与起义新军结合,夺取了清廷在重庆的地方政权,宣布成立蜀军政府。重庆辛亥革命可谓“一次成功,兵不血刃”。 这也很好地诠释了这次“微流血”革命。(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

材料三  1924年1月,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回顾总结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质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夫当时代表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实为袁世凯。其所挟持之势力初非甚强,而革命党人乃不能胜之者,则为当时欲竭力避免国内战争之延长,且尚未能获一有组织、有纪律、能了解本身之职任与目的之政党故也,……夫袁世凯者,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如武人官僚辈,皆依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于彼,其致失败,又何待言?”

问题:

(1)根据材料,简要分析说明辛亥革命“微流血”的内涵与原因。(4分)

(2)徐中约指出的问题在民国初年有什么表现?你认为这一问题的产生与辛亥年“微流血”革命又有什么内在的联系?(4分)

(3)根据材料三,从革命党人的角度,孙中山在哪几个方面分析了1912年“让渡政权于袁世凯”的原因。(6分)

 

(1)内涵:革命发展迅速,清朝迅速灭亡揭示了其失去民心,没有剧烈的社会动乱,人员伤亡小。(2分)清政府腐朽衰败之极、革命势头迅猛、掌握了清政府军政大权的袁世凯迫使宣统帝退位,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和平让渡政权于袁世凯。(2分) (2)表现:北洋军阀专制、割据混战,社会动荡不安;民主共和制度破坏殆尽。(3分)联系:革命并未彻底铲除帝国主义及各种封建势力等。(1分,言之成理同等给分) (3)原因:革命党人欲竭力避免国内战争和社会动荡;(1分)同盟会组织涣散,对革命认识不清;(2分)客观上受形势所迫,不得已与袁世凯所代表的帝国主义、封建反动势力相妥协。(3分) 【解析】 试题分析:(1) 内涵:从材料一中“一个月之内,……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和“一次成功,兵不血刃”等信息可以得出结论。原因:根据材料一中的“满清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和材料三中的“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于彼”可知原因有二:一是清政府方面的,一是革命派自身方面的。 (2)表现:应该结合所学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现实去回答:一个是从统治者和政局角度,一个从革命派想要建立的民主制度角度。内在联系:应从革命的不彻底角度回答,即辛亥革命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仍然存在。 (3)根据材料三回答,要求仔细阅读材料,寻找有效信息来回答。根据材料中的“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欲竭力避免国内战争之延长”、“尚未能获一有组织、有纪律、能了解本身之职任与目的之政党故也”等信息可以依次得出其原因是“客观上受形势所迫,不得已与袁世凯所代表的帝国主义、封建反动势力相妥协”、“同盟会组织涣散,对革命认识不清”、“革命党人欲竭力避免国内战争和社会动荡”。 考点: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二次革命与护国运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19世纪的中西方贸易(12分)

材料一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但是,丝、茶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其中,茶叶最为明显。1886年以前,出口货物中茶叶占第一位。此后,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和日本茶叶的排挤,数量日减。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

——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对比18世纪中西贸易的特点,分析两种贸易方式带来的影响。(6分)

 (2)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对外贸易状况发生了什么变化?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查看答案

新旧势力的较量(12分)

法国巴黎协和广场的人潮汹涌,气氛是那么的欢腾、激昂。这时行刑乐队奏起来。接着,刽子手把他(路易十六)脸朝下平放在断头台上。神父口中念道:“圣路易的儿子,你升天吧!”铡刀落下,国王转眼身首异处……

满分5 manfen5.com

 

为了巩固帝位,拿破仑极其傲慢地让罗马教皇庇护七世亲自来巴黎为他加冕。当庇护七世在隆重的时刻举起很大的皇冠要给皇帝戴上的时候,拿破仑突然从教皇手里夺过皇冠,自己戴上,接着,他的夫人约瑟芬跪在……

满分5 manfen5.com

 

问题:

(1)这两件事情分别发生在哪一年?这两件事情对法国历史的进程来说有什么进步意义?(6分)

(2)一个戴着王冠的脑袋掉下,一个脑袋上戴上了王冠。这两幅图片之间有何联系?(6分)

 

查看答案

儒学思想(12分)

材料一  儒家学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演变。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了“仁”和“礼”的主张。后来孟子和荀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在人性论方面,他们的观点是调和的。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政学说,他的学说和孔子的学说被后人称为“孔孟之道”。荀子的思想和孔孟的思想是不完全一致的,他主张“性恶论”。西汉时期,董仲舒为适应“休养生息”的时代要求,建立了以“天人感应”学说为基础的新儒学体系,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材料二  南宋朱熹是继孔孟之后的儒学集大成者,曾言“万物皆有理”,“理便是仁义礼智”,是人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正其谊(义),则利自在;……专去计较利,未必有利。”

当人的私欲与准则发生冲突时,应 “存天理,灭人欲。” 而孔子则认为,“君子喻(看重)于义,小人喻于利。” 

问题:

(1)材料一中共有3处说法不符合史实,请指出错在哪里并给予改正?(指出一处错误并改正得1分,仅指出错误不得分)并给材料一拟一个标题,你认为最恰当的表述是什么?(4分)

(2) 根据材料二,分析孔子与朱熹的义利观有何不同?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学产生的背景。(8分)

 

查看答案

弗洛姆深刻地指出“19世纪的问题是上帝死了,20世纪的问题是人死了。”你认为以下哪种对此句话理解最正确?

A. 19世纪人从神学束缚中解放,20世纪人类陷入信仰危机和精神困境

B. 19世纪宗教信仰不存在了,20世纪人们因缺少信仰而失去人生意义

C.19世纪强调人的价值,20世纪人类面临传染病、灾难和污染的威胁

D.19世纪科学快速发展,20世纪科学面对伦理道德的产生了巨大挑战

 

查看答案

下图是明朝永乐年间出版的《顺风相送》中记载有“福建往琉球”针路(航海指南)图满分5 manfen5.com

A.证明琉球等地在明朝已接受中央行政管理  

B.说明此时指南针已开始广泛应用于航海

C.是证明钓鱼岛属于中国领土的有力证据之一

D.反映琉球等地与明朝官方朝贡贸易频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