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6分)20世纪,法德和解之光照亮了欧洲和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26分)20世纪,法德和解之光照亮了欧洲和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结束后)法国要追逐的目标和手段,比英国更为偏狭和近视,除了分享德国的殖民地和奥斯曼帝国的属地外,主要是企图独揽欧洲大陆的霸权。为此,它要通过领土上肢解、经济上榨取、外交上孤立、军事上限制等办法,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使之永远降为二等国。

——余伟民、郑寅达《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20世纪的世界史》

材料二  鉴于70年中,法国三次(即1870年、1914年和1940年)遭到德国的入侵,又担心战后德国东山再起,重新构成对法国的威胁;出于对本国经济利益的考虑(即需要鲁尔地区和萨尔地区的煤铁资源),在战后初期法国主张肢解德国,……但是,法国的对德主张遭到决定德国民族命运和前途的美国和苏联的冷淡、抵制和反对。与此同时,法国和德国两国的垄断资本开始相互渗透,从而使两国经济逐渐加深了相互间的依赖。

——吴国庆《法国》

材料三  为了与德国建立永久和平,法国希望把复苏的德国遏制在一个强大的框架内,在这个框架内所有的成员国将得到平等发展,德国的力量不会被削弱,因而也能使其满意。德国人感到,首先要恢复他们战后失去的平等地位,然后才能在西方建立稳定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他们可以展开东方政策,而不至危及自己的繁荣与和平。出于这样的动机,法德两国在50年代建立了共同体,1969年再次发起推动经货联盟工程和导致签订关于欧盟的“马约”的政治联盟。

——(英)约翰·平德《联盟的大厦》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以“领土”为例,说明法国是如何通过《凡尔赛和约》“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的?结合20世纪30年代德国的史实,简述法国“追逐的目标”是否得以实现。(8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初期法国对德主张发生变化的原因。(6分)

(3)概括材料三中法、德对两国关系期望的相同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后半期,法、德两国在“一个强大的框架内”发展的重大事件及意义。(12分)

 

(1)领土:萨尔煤矿由法国开采15年,以后通过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莱茵河西岸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划出一部分领土给波兰,并在东普鲁士同德国本部之间划出一条“波兰走廊”。(3分)  没有实现。(1分)20世纪30年代,德国纳粹党利用社会不满煽动极端民族主义情绪,建立法西斯专政;(2分)最终撕毁《凡尔赛和约》,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2分) (2)原因:美国和苏联反对法国原先肢解德国的主张;随着欧洲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法国和德国经济依赖性加强;欧洲(法、德)政治家汲取历史上法德冲突的教训,积极推动法德和解。(6分) (3)相同点:平等与和平。(4分)重大事件:1951年,两国发起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两国发起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三个机构合并为欧洲共同体;1969年再次发起推动经货联盟工程;1993年,欧共体成员国签订《欧洲联盟条约》,正式建立欧盟;1999年,欧洲统一货币欧元正式问世。(6分)意义:维护了法、德的持久和平与发展;有利于欧洲的整体发展和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一战后协约国对德国的处置回答前面一问,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后面一问,法国没有实现自己的目标,从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撕毁《凡尔赛和约》,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等方面回答。 (2)首先判断20世纪50年代初期法国对德主张变为和解,根据材料信息“担心战后德国东山再起,重新构成对法国的威胁”“在战后初期法国主张肢解德国,……但是,法国的对德主张遭到决定德国民族命运和前途的美国和苏联的冷淡、抵制和反对“”两国经济逐渐加深了相互间的依赖”归纳。 (3)根据材料信息“在这个框架内所有的成员国将得到平等发展”回答前一问,再根据欧洲一体化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回答。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多极化趋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6分)报刊、电视和互联网是推动近现代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传播媒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林乐知(美国监理会传教士)、李提摩太(英国浸礼会传教士)诸人创《万国公报》,属中土人士为译述,旬月一发刊,虽专为基督教家言,然亦锐意以开导民智为己任,破除文人之结习,于报界一新其面目。甲午以后,言维新变法者如狂,于是《时务报》、《湘学报》等……攘臂发抒,恶旧俗而维新之是求,如保中国不保大清,变君主以为民主之说,亦时有流露。 

——胡汉民《近年来中国革命报之发达》(1909年)

材料二  1987年,由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参加的联合调查组开展了规模宏大的“首次全国电视观众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截至1987年7月,中国电视观众人数已达6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56%。1978年中国还只有8千万电视观众,此后平均每年增加6.1千万。……1987年电视机的社会拥有量超过1亿台。拥有电视机的家庭占全国总户数的47.8%,而在1978年仅为2%。经常看电视的观众约占78%,电视观众接触电视的频率也高于广播和报纸。

——郭镇之《新时期中国电视的十年》

材料三  下图:通过使用互联网可以起到的政治作用

满分5 manfen5.com

 

——郭良《2005年中国5城市互联网使用现状及影响调查报告》

说明:该报告于2005年7月7日在中国社科院学术报告厅发布,五个调查城市为: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长沙。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初以前中国报业的变化情况。进入20世纪,中国通俗性报刊发展迅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10分)

(2)最早提出“电视”名称和发明机械扫描电视的分别是哪国人?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科技角度分析这十年间中国电视业发展迅速的原因。(6分)

(3)从信息传播角度看,互联网这一媒介和报刊、电视相比有何特点?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互联网在当今政治中所起的作用。(10分)

 

查看答案

读下表。表中数据主要反映了

①联合国是维护和平的重要力量  

②当今世界各地区发展不平衡

③维和行动是当今世界维护和平的最主要途径

④当今世界各地仍有许多威胁人类和平的因素存在

2006年联合国、区域组织和联盟以及临时联盟实施的和平行动数量(按地区分类)

实施的组织

非洲

美洲

亚洲

欧洲

中东

世界

联合国

8

1

4

3

4

20

区域组织或联盟

6

2

4

19

4

33

非固定联盟

1

 

3

 

3

7

总计

15

3

9

22

11

60

A.①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毕加索曾在《法兰西文学报》上发表文章说:艺术家也是个政治人物。他怎么能不关心别人,怎么能以一种逃避现实的冷漠态度远离这么丰富的生活呢?不!绘画不是住宅的装饰,而是抵抗和击败敌人的武装力量。下列艺术作品,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亚威农少女》                     B.《格尔尼卡》    

C.《星月夜》                          D.《向日葵》

 

查看答案

面对独立后的美国境况,汉密尔顿忧心忡忡的说:“我们所经历的祸患并非来自局部的或细小的缺点,而是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美国采取的“更换栋梁”的措施是

A.召开制宪会议,制定《联邦宪法》   

B.进行总统选举,推举华盛顿为美国总统 

C.建立国家银行,以巩固国家信用

D.改善同英国的关系,与周边印第安人签订友好条约

 

查看答案

尼尔·弗格森在其著作《文明》中指出:“新教不仅让西方人学会了工作,也学会了节俭与识字。……新教带来的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下列宗教改革的各项主张中,最有利于“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的是

A.灵魂得救要靠自己虔诚的信仰             B.反对向教会购买赎罪券

C.人人有权阅读和理解《圣经》             D.教会应从属于国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