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景德镇原名昌南镇,据史书记载,宋真宗景德年间昌南镇的瓷器作为贡品进贡朝廷,贡品的...

景德镇原名昌南镇,据史书记载,宋真宗景德年间昌南镇的瓷器作为贡品进贡朝廷,贡品的底部写有“景德年制”的落款。“其器尤光致茂美,当时则效,著行海内。于是天下咸称景德镇瓷器,而昌南之名遂微。”由此可以看出景德镇

A.当时就已经成为著名的瓷都                     B.以冰裂纹瓷器最为出名

C.是当时的著名的五大名窑之一                   D.以瓷器进贡皇室而得名

 

D 【解析】 试题分析:AB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当时的景德镇已经发展为瓷都,也从材料中无法体现是否冰裂纹瓷器最为出名;C项错误,景德镇并非当时的窑口的名称,而是年代的名称。D项正确,从材料“于是天下咸称景德镇瓷器,而昌南之名遂微”既可以看很出。 考点:手工业的发展·景德镇的由来及其瓷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他们在自然法的范围内,按照他们认为合适的办法,决定他们的行动和处理他们的财产和人身,而毋需得到任何人的许可或听命于任何人的意志。……虽然人具有处理他的人身或财产的无限自由,但是他并没有毁灭自身或他所占有的任何生物的自由。……人们既然都是平等和独立的,任何人就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自由或财产。

——摘自洛克《政府论》(下)

材料二  19世纪初,伦敦某工厂因老板拖欠工资并擅自扣留工人的私人物品,愤怒的工人开展罢工,并阻断工厂所在街区的交通。有些工人爬上高楼,威胁要跳楼自杀,一些人趁乱砸坏工厂及附近街区的许多房子……

——摘自《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

(1)概述材料一的基本主张。(8分)

(2)依据材料一的观点,对材料二反映的事件加以分析。(7分)

 

查看答案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威廉二世性情冲动,头脑僵化,虽然勤勉、诚恳和具有爱国心,却是理想多于实际,爱慕虚荣,向以独裁者自居。他即位不久就宣布:“这个国家只能有一个主人,那就是我。”他很希望成为一个超级军阀,虽然他使自己的国家在二十六年中没有投入战火,可是他的许多荒谬言论却早已足够使他在国际政治中成了一只斑螫。1890年,他罢免了俾斯麦;第二年法国因为害怕这位德国的新主人,开始与俄国谈判,终于在1893年签订了防御性的同盟条约。

材料二  1913~1914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

国别

英国

沙俄

法国

德国

日本

美国

占世界工业总产量(%)

14

2.6

6

16

1

38

殖民地面积(万平方千米)

3350

1740

1060

290

30

30

殖民地人口(万人)

39350

3320

5550

1230

1920

970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6分)

(2)有人认为,没有威廉二世就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请结合材料2对此观点加以评述。(6分)

(3)综合材一、二,你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

 

查看答案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武昌起义后,还在由美归途中的孙中山就宣称:“此后社会当以工商实业为竞点,为新中国开一新局面。”他在就任临时大总统的时候和辞职以后,更积极倡导实业,认为“实业为民国将来生存命脉。”……1912年,孙中山除筹设中华实业银行作为“振兴实业之总机关”外,并兼任全国铁路督办、中华民国铁道协会会长、上海中华实业联合会会长、永年保险公司董事长。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张謇还明确将振兴实业与国家存亡相结合,认为振兴实业的根本目的在于救国与救民,提出“天下将沦”,唯实业和教育“有可救亡图存之理”。只有依靠发展实业,才能改变中国积弱积贫的现状,培植抵抗外侮的能力。……实业救国也是张謇以状元身份投身工商实业的内在驱动力。张謇在《东游日记》中提到,早在1886年他就有了振兴实业须由士人率先倡导的想法,但真正下定决心“以身饲虎”,将振兴实业的思想化为实际行动,以一介书生投身实业,却是在“大魁天下”两年后,即1896年。

——《历史研究》2012年第5期

⑴据材料一回答:孙中山在民生方面有哪些具体实践。(6分)

⑵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孙中山和张謇实业思想的相似之处。(9分)

 

查看答案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由于政府的大力扶持和保护,从80年代中期起,在日本出现了早期工业革命的热潮。工业革命席卷一切工业部门,而以纺织业为重点的轻工业发展特别迅速。在1885——1890年的短期内,棉纺织厂就从20个增加到30个,纱锭也从7万个增至28万个。棉纱的产量也增加大约8倍。到1890年,日本已从棉纺织品进口国变成一个棉纱出口国。

——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  洋务工业的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官领其总,商出资本,无疑是一种切实的倡率引导。它们于不知不觉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但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终究是一种畸形物。因“官督”而涌来成串总办、会办、帮办以及腐朽的官场习气、由此而产生了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深刻矛盾。它所带来的垄断性抑制资本主义自由竞争,这又造成了民族资本主义萌生和发展的困难。两者的矛盾是时代的矛盾。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⑴据材料一回答:该材料反映了日本怎样的经济状况,以及产生的原因。(8分)

⑵据材料二回答:中国洋务企业中民用工业性质,形式,以及和中国私人资本主义的关系。(7分)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方的扩张促进了非西方社会的现代化和西方化。这些社会的政治领袖和知识领袖用以下三种方式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对西方的影响做出了回应:

日本从1542年第一次同西方交往到19世纪中叶,实质上遵循了拒接主义的路线。它只允许有限的现代化形式,如获得火器,但严格禁止引进西方文化,包括最引人注目的基督教。西方人在17世纪中叶全部被驱逐。这一拒绝主义立场由于日本1854年在美国海军准将柏利的压下被迫开放门户和1868年明治维新之后全力学习西方而告终。

现代化是可望的和必要的,本土的文化与现代化不相容,必须抛弃或废除;为了成功地实现现代化,社会必须完全西方化。现代化和西方化必须相互加强,而且必须相辅相成。这一方法以19世纪末一些日本和中国的知识分子的论点为典型,他们认为,为了实现现代化,他们的社会必须放弃其传统语言,而采用英语作为国语。

第三种是试图把现代化同社会本土文化的主要价值观、实践和体制结合起来。可以理解,在非西方的精英中,这种选择一直是最流行的。在中国的晚清时期,人们提出了一个口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日本,口号是“日本的精神,西方的技术”。

——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  世界秩序的重建》

根据材料简要评述一种或几种观点 。(12分)(要求:围绕材料任选一种观点进行评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