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恩格斯说:“在资产阶级借以组织其统治的国家机构中,也有许多东西是工人阶级可能利用...

恩格斯说:“在资产阶级借以组织其统治的国家机构中,也有许多东西是工人阶级可能利用来对这些机构本身作斗争的。……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在德国国家机构中,最有可能被工人阶级“利用”的是

         A.宰相   B.内阁   C.联邦议会    D.帝国议会

 

D 【解析】 试题分析:因为帝国议会是德国的国家机构中唯一可以通过普选产生的,所以符合题意,其他都不是。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国的帝国议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约翰·索利在《雅典的民主》中写道:“我们不清楚会议成员是如何选出的,但似乎是由三个上流阶层的代表组成,显然,会议握有相当实权,尤其在监督国家官员和制订公民大会议程时,更是一言九鼎。”“三个上流阶层的代表组成”的是

         A.梭伦时期的元老院     B.梭伦时期的四百人会议

         C.克里斯提尼时期的五百人会议  D.伯里克利时期的五百人会议

 

查看答案

1952年至1956年4年间,北大提出的科研项目有100项,1956年至1957年有400项。1958年8月1日开始算起,只用了40天的时间,科研成果达到了3406项。材料说明

         A.科技领域出现“大跃进” B.“双百”方针推动科技发展

         C.社会主义制度凸显优越性  D.“向科学进军”热潮初显成效

 

查看答案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所谓国体,就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所谓政体,“就是指政权构成的形式问题,指的是一定的社会阶级采取何种形式去组织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以下属于国体的是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B.人民民主专政

         C.民主共和制            D.君主立宪制

 

查看答案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郑官应(1842-1923,又名郑观应)的一生是与中国近代史相始终的,是旧中国的一个缩影。他认为要把中华民族从危亡中拯救出来,就必需承认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面临着一个三千来未有大变局,因此中国也需要变。他认定要与资本主义列强抗衡,就“不得不亟思控制,因变达权”。他呈给光绪的《盛世危言》的自序写道:“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

——摘编自汪熙《论郑官应》原载《历史研究》1982年第1期

材料二  郑官应指出,那些西洋人恃以雄峙海外的科学技术是“积数百年研究之功始得,一旦贯通其学,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非偶然矣”。由此而提出组织力量译述西学,设学堂培养人才的建议。其次,他把西学分为天学、地学、人学三部分。所谓“人学”,既包括语言、文字,也包括一切政教、刑法、食货、制造、商贾、工技诸艺。由此得出的逻辑的结论,就是学习西学不仅是学习“长技”,而且要学习西方几乎所有的人文科学。郑官应说“欲强国先富国,欲富国先富民,而富民之道则不外以实业为总枢,欧美各国历史昭昭可考。”即要抵御外国的侵略就必须民富,而民富又必须国强来保护;要民富、国强则必须改革政治,削减君权,实行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君主立宪。他认为专制政体对外已丧失御侮的力量,对内也不具有保护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能力。

——摘编自汪熙《论郑官应》原载《历史研究》1982年第1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郑官应对中国时局以及对西学的认识。(8分)

(2)郑官应的思想在当时很有代表性,简要说明这种思想出现的历史背景。(7分)

 

查看答案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十功者,平准噶尔为二,定回部为一,扫金川为二,靖台湾为一,降缅甸、安南各一,即今之

受廓尔喀降,合为十……乃知守中国者,不可徒言偃武修文以自示弱也。彼偃武修文之不已,必致充其故

有而不能守,是亦不可不知耳……幸而五十七年之间,十全武功,岂非天贶(贶:意为赏赐)。然天贶愈深,

予惧益切,不敢言感,惟恐难承,兢兢惶惶,以俊天稚,为归政全人,夫复何言!”

——乾隆《御制十全记》

材料二  中国“从北方或满洲鞑靼征服以来,至少在过去150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

说反而倒退了;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中华帝国只是

一艘破败、疯狂的战船。如果说已在过去的150年问依旧能够航行,以一种貌似强大的外表威慑邻国,那

是因为侥幸出了几位能干的船长。一旦碰到一个无能之辈掌舵,一切将分崩离析,朝不保夕。即使不会马

上沉没,也会像残骸一样随流东西,最终在海岸上控得粉碎,而且永远不可能在旧船体上修复”。   

——《马夏尔尼眼中的“康乾盛世”》

(1)材料一中乾隆皇帝自我评价的出发点是什么?你如何看待他的自我评价?(9分)

(2)材料二中马戛尔尼是从什么角度评价清朝帝王的?两则材料观点的差异反映了什么问题?(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