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多苛政,政教烦碎,大率咎在刺史,或不循守条职,举措各以其意,多与郡县事,至开私门,听谗佞,以求吏民过失。”这一材料反映了西汉中期以后刺史( )
A.刚刚开始设立 B.仅仅负责监察地方
C.逐渐干预地方行政 D.逐渐失去其作用
汉武帝时,政府明文规定:地处京畿的河东、河内、河南三郡文武长官不得由王室成员担任。其意图是( )
A.预防地方官员结党营私 B.加强国都的军事防御
C.废除贵族血缘政治 D.防止宗室势力威胁皇权
仔细观察下面两幅不同时期的山东地图。从左图到右图的变化主要说明了古代山东地区( )
A.受中央政府的控制加强 B.行政区划范围由小到大
C.在全国的政治地位提高 D.行政机构设置由繁到简
宋代有学者说,“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宗子法坏,则人不自知来处,以至流转四方,往往亲未绝,不相识一”。他们的主张是基于( )
A.宗法制能够维系社会安定 B.宋朝时期人们的宗法观念淡薄
C.宋朝人具有迁徙的特点 D.宗法观念有利于理学的传播
《左传•桓公二年》云:“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与材料中政治制度相关的人生理念是( )
A.“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
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C.“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D.“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费希特在他的这个系列的演讲中详细地分析了这种拯救德意志民族、彻底改造人类的新教育的各个方面,并最后以他那消除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先验哲学观点阐明了这种民族教育的精神实质……他认为,“这种需要加以培养的精神本身直接体现了对祖国的高度热爱……从这种爱中自然会产生出保卫祖国的勇士和安分守法的公民” ……这样,“精神的本质就把我们完全摆脱一切压迫我们的苦难的解放事业同我们光复民族和振兴祖国的事业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了一起” ……这部著作在亚洲有两种相反的遭遇。在日本,军国主义思想家一直在歪曲和滥用这部著作,以至文部省把它编译于《关于时局之数据》中,免费颁发给全国文教部门,用以论证大和民族优越论……抗日战争时期的《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全译本,对我国人民的浴血抗战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但这些作者和译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那就是只着眼于民族解放的方面,而忽视了建立理性王国的社会解放,而这就使读者看不到费希特是一位把爱国主义与世界主义、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集于一身的伟大思想家。坚定不移地走人类文明的康庄大道,既热爱自己的祖国,又坚持世界大同的理想,既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又反对列强的霸权主义,这才是《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这部世界名著的真谛。
——梁存秀《论费希特〈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1807年)〉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费希特的民族主义观在亚洲的影响。(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