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荀子·君道》写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

《荀子·君道》写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推行郡县制度,加强地方控制      B.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C.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D.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C 【解析】 试题分析:荀子认为,君主要知道大臣的行为,仅在王宫里面是不知道的,故他主张国王要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注意提取材料信息“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意思是对官吏无论是远近都要加强控制。因此反映的是监察制度。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公九卿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期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这一时期“社会的转变”的表现有

①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②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 

③各种思想交相辉映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查看答案

王安石变法解决“积贫”的指导思想是 “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为此他制定的新法是

①青苗法           ②免役法          ③保甲法           ④方田均税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查看答案

西欧有一句名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人的手。”结合对古代科技史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中国人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B.古代欧洲的科技成就比中国的科技成就更高

C. 欧洲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成就,形成近代科学

D. 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作用

 

查看答案

康有为在《拟免跪拜诏》中说:“汉制,皇帝为丞相起(立);晋、六朝及唐,君臣皆坐;唯宋(群臣)乃立,元乃跪,后世从之。” 这一演变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皇帝集中        D.丞相权力日渐削弱

 

查看答案

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中国有三张“名片”:一是丝绸,二是瓷器,三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①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  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③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在世界领先   ④在对外贸易中中国一直居出超地位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