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1955年3月9日,苏...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1955年3月9日,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通过决议规定:现行的农业计划过于集中,规定的指标过多,国家应放弃对农业发展计划作不必要的详细规定,由各区执行委员会下达计划任务,由集体农庄和农庄庄员根据需要自行确定各种作物的播种面积,以及畜牧业的产品率和各种牲畜的数量,而国家计划委员会只负责农业发展的远景规划和协调平衡工作。

材料二:1957年7月4日,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通过决议,规定从1958年1月1日起,完全取消集体农庄庄员等个人义务向国家交售一切农产品的制度,改由国营和集体农庄合作社商业系统来购买集体农庄庄员等个人手中多余的农产品。

材料三:1955年1月31苏共中央决定:……(四)同意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关于在1956年将生荒地和熟荒地的播种面积扩大到2800~3000万公顷的决议……保证及时完成开垦生荒地和熟荒地的任务,因为开垦这些荒地是增加我国谷物总产量的巨大来源。(五)鉴于扩大玉米的播种面积具有重大意义(这是增加谷物总产量的最重要的潜力),全会认为到1960年必须把玉米的播种面积至少增加到2800公顷……

请回答: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况苏联五十年代农业改革的主要内容。(8分)

(2)你如何评价20世纪50年代的苏联农业改革?(7分)

 

(1)主要内容:①减少对农业的指令性计划,扩大集体农庄的经营自主权。②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③开垦荒地。④扩大玉米种植面积。(8分) (2)评价:①20世纪50年代,苏联把农业作为改革的重点,说明苏共已经意识到了苏联体制的弊端,希望通过改革,发展农业,改善人民生活。②改革减少计划,扩大生产经营自主权,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③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不符合苏联农业的实际,造成生态破坏和经济损失。④改革没有从根本上弥补苏联模式忽视市场的缺陷,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系统的推进措施。(7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综合三则材料的内容,可以直接从材料一,二中归纳出苏联农业改革的主要内容是:调整农业政策,即①减少对农业的指令性计划,扩大集体农庄的经营自主权。②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从材料三中能总结出其农业改革的具体措施是:③开垦荒地。④扩大玉米种植面积。(2)结合所学内容可以直接对20世纪50年代的苏联农业改革作出评价,即苏联农业改革具有双重性(积极和消极),具体表现在:农业改革的必要性和积极作用:20世纪50年代,苏联把农业作为改革的重点,说明苏共已经意识到了苏联体制的弊端,希望通过改革,发展农业,改善人民生活;改革减少计划,扩大生产经营自主权,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改革的不足或消极影响: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不符合苏联农业的实际,造成生态破坏和经济损失;改革没有从根本上弥补苏联模式忽视市场的缺陷,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系统的推进措施。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赫鲁晓夫农业改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2分)

著名历史学家钱穆曾任北京大学历史学教授。抗战爆发后,他随西南联大辗转大半个中国。在云南昆明岩泉寺,钱穆开始将主要精力放在了中国通史的考证与写作之上,1939年撰写完成《国史大纲》一书。随即发表《<国史大纲>引论》一文。钱穆在文中指出:“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即视本国已往历史为无一点有价值,亦无一处足以使彼满意。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此乃一种浅薄狂妄的进化观。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此乃一种似是而非之文化自谴。”

请结合20世纪上半期的中国历史,评述钱穆的这一观点。(12分)

 

查看答案

(2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30到1940年代,很多西方经济学家开始研究苏联……我相信思想界、学术界对于苏联模式的推崇可能是“主流”。波兰经济学家兰格甚至认为苏联的经济体制可能会取代市场而做得更好。但是,张培刚先生后来反思认为:兰格有两个问题没有解决:一个是所谓的官僚主义,庞大的国家机器如何克服官僚主义;第二个是激励,那么庞大的系统,激励机制在什么地方,每个人干事情的动力就在什么地方。一开始可能由于热情,可是时间久了就出问题了。事实证明,苏联模式在1960年代以后就慢慢不行了,和这两点是有关系的。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之间,到底是谁影响了谁,现在也没有说清楚。有人认为,罗斯福受凯恩斯的影响,罗斯福甚至和凯恩斯讨论过;也有人认为凯恩斯是受新政的影响,因为新政在先。

材料三:凯恩斯主义现在比较流行,已摧毁了很多国家潜在增长的能力,在这个意义上,这可能是个不幸的事情。从过去五十年来看,历次的危机,无论是发达还是发展中国家,大家都自然想到应让政府来拯救危机,而且都是简单地用政府扩大开支的办法刺激总需求。好像是有一定效果,实际它带来的问题比解决的问题要多得多,这对发达国家来说是一个致命的后遗症。因为你过度开支,产生巨大的财政赤字和债务。欧洲很多国家的债务实际是永远无法还清的,以至于经济潜力完全被透支了——上述材料摘编自《张军谈1929:危机经济学的诞生》

请回答: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张培刚先生对苏联模式的反思?(8分)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计划经济思想和凯恩斯主义兴起的共同历史原因?(9分)

(3)你如何评价材料三的观点?(8分)

 

查看答案

 据统计,从1980年到1986年,英国共有100万套地方当局的住房卖给了个人,私房在全国住房中的比例上升到了65%。英国政府的这一举措在当时主要目的在于

A.摆脱“滞涨”困局               B.实现英国人居有其屋的梦想

C.强化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       D.重建自由市场经济

 

查看答案

斯大林曾说:“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如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至于借用外债的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借款给苏联。”为摆脱这一困境,苏联实施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

 

查看答案

一位西方政治家曾说:“政府经营商业将损害政治平等”,此观点所体现的经济思想是

A.重农抑商       B.重商主义       C.自由主义       D.凯恩斯主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