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实录》载:“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城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上述材料反映出明太祖的用意是
A.消除地方割据对朝廷的威胁 B.改革官制
C.调节皇权与相权冲突的问题 D.强化皇权
下列词文中反映宋代都市经济的是
A.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B.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C.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D.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康熙在1711年亲自给一位巡抚下达的一段旨意:“今天下太平无事,以不生事为贵,兴一利则生一弊。古人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职此事也。” 康熙的本质用意是要求他
A.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B.恪尽职守,以民为本
C.墨守成规,拒绝改革 D.维护皇权,稳定统治
《全球通史》中指出:“随着经济商品化,土地成为可以自由买卖的一种财产。富有的商人获得了大笔地产,贵族们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不再像过去那样向村社头领收取一定量的地租,而是派人直接向农民索取更多的地租。”古代中国出现这种现象之时,政治上主要表现为
A.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开始实行分封制
C. 分封制被严重破坏 D.礼乐制度的崩溃
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理国之道举本业而抑末利……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获利)与封君比入。”这这表明
A. 东汉初年“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初步形成
B. 东汉初年商人与封君勾结,地方势力膨胀
C. 东汉初年政府鼓励商人借贷,民间金融业健康成长
D. 东汉初年富商巨贾与地方豪强把持国家政权
史载:“后(武则天)欲以武三思为太子……(狄仁杰与王方庆)同辞对曰:‘姑侄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武则天儿子李显),则千秋万岁后常亨宗庙;三思立,庙不袝(新死者附祭于先租)姑。’后感悟,即日遣徐彦伯迎庐陵王于房州。王至,(后)曰:‘还尔太子’。”武则天之所以改变初衷是主要是因为
A.李唐旧臣的压力 B.传统宗法制度的束缚
C.政治经验的不足 D.继承人执政能力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