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洋务派创办洋务的过程中,深感人才的明...

(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洋务派创办洋务的过程中,深感人才的明显缺陷……于是他们在不改变传统教育体制的前提下,创办了一些新式学堂。这些学堂有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上海电报学堂、天津西医学堂、北洋水师学堂等。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洋务学堂,开中国近代学校之先河。

材料二

15世纪西欧的教育思想发生了一些变化,一些教育家主张学校教育应让学生快乐而健康地生活,使学生成为一名负责任的公民。

—弗罗斯特《西方教育的历史和哲学基础》

材料三

各科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凡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如有尊崇清朝及旧时官制、军制等课,并避讳抬头字样,应由各书局自行修改,如学校教员遇有教科书中不和民国宗旨者,可随时删改……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中学校以完足普通教育,造成健全国民为宗旨。科目有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体操。

—南京临时政府《普通教育暂行办法》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的洋务学堂在人才培养方式和教育目标上与传统教育相比有何变化?其变化有何积极意义?(12分)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中的“教育思想”所体现的时代主题以及产生这一变化的时代背景。(10分)

(3)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京临时政府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内容上的进步性。这一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什么?(10分)

 

(1)变化:创办新式学堂,教授西方语言和技术;注重实用型人才的培养;(6分) 意义:打破了封建传统教育和儒家经典一统天下的局面;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迈出了教育近代化的第一步。(6分) (2)时代主题:反对对人思想的束缚,主张自由;(4分) 时代背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人文精神兴起,反对天主教会的束缚。(6分) (3)进步性:目标——培养健康国民,为民主共和服务; 内容——反对封建专制;符合时代要求;(6分) 本质: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政治、经济要求在教育领域的反映。(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新式的学堂,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培养科技人才。洋务运动教育体制的变化打破了儒家经典作为教育内容的传统的办学方式,有力的推动了教育的近代化。(2)从材料“一些教育家主张学校教育应让学生快乐而健康地生活,使学生成为一名负责任的公民”并结合文艺复兴的时代背景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西方教育推崇人的解放。(3)从材料“各科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可以看出南京临时政府培养人才的目标。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民国时期的教育有着明显的反封建的内容。这一变化反映的是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在教育上的反应。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中教育领域里的变革;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民国政府时期的教育。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2013年恰逢辛亥革命102周年和中共建党92周年。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灾难深重的中国出现了众多救亡图存的杰出人物和几股根子在西方又结合了中国国情的救国思潮。其中,凝聚了人类历史智慧的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深远影响。因为共产党纲领的许多原则与三民主义基本一致,毛泽东称之为新民主主义。这个时期共产党进行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其实是改造过的三民主义革命。在整个民主革命时期,共产主义和三民主义都不是对立的,而是朋友和同志。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分别说明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对中国产生的巨大的深远影响?(8分)

(2)在整个民主革命时期,共产主义和三民主义都不是对立的,而是朋友和同志。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7分)

 

查看答案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115年前,中国发生了戊戌变法运动。145年前,日本发生了明治维新运动。这两次相隔30年的维新变法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然而,两者的成效和结局却大为不同。明治维新的成功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一跃成为东方唯一的资本主义强国。而戊戌变法只是昙花一现,中国依然挣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同是维新,为何结局不同?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中日两国的维新变法有何相似之处?(6分)

(2)同是维新改革,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结局为什么会不同,这对今天我们改革开放有何帮助意义?(9分)

 

查看答案

(1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邀请一批经济学家座谈经济形势与对策……持“计划取向”观点的人……认为,1988年的通货膨胀和1989年的政治风波,都是由于采取“市场改革取向”错误路线的结果。1992年初春,88岁高龄的邓小平从1月17日离开北京……对这次邓小平的“南巡”谈话,当时为很多人不理解……(但这次“南巡”)完全是客观形势使然。

材料三:   20世纪20年代初,一位美国青年走进了克里姆林宫,不久后他获得了苏俄第一份给外国人特许权的合同(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同时,在列宁的支持下,他成为二三十年代美苏贸易的核心人物。 在莫斯科度过了将近十年,苏联成了这位亿万富翁的发迹地。树大召风……他隐隐地意识到,可能苏联要发生变化,自己要赶快离开。l931年,他返回美国。

材料四:从奥巴马竞选时提出的施政方针看,其改革内容涵盖广泛,可能是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以来,至今最全面的经济改革。大幅投资公共建设、为商界提供税务优惠及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扩大医疗保险范围,……依照目前情况来看,奥巴马很可能成为美国有史以来任内预算赤字最高的总统。

(1)根据材料一图片指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状况?(1分)并说明历代统治者重视和鼓励农业的举措? (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很多人不理解邓小平“南巡”谈话的历史根源。而材料中为什么认为这次“南巡”是“客观形势使然”?(6分)

(3) 材料三中的美国青年在苏联的将近十年间,苏联的经济政策有何变化?(2分)他回到美国的这一年,美国面临怎样的经济形势?(2分)当时美国政府的对策是什么?(2分)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从美国罗斯福、奥巴马总统以及当前中国政府在应付严峻经济局势时采取的措施有哪些共同特点?(4分)

请考生在第28、29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查看答案

某学校高三学生历史探究小组找到了下列一组图片,该小组成员为它们确立了一个主题,该主题最恰当的应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历程

C.民族资产阶级探索强国之路      D.中国工业化的曲折发展历程

 

查看答案

钱理群《天地玄黄》记载某民国杂志刊登了一则“小品”:“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谁曰不宜!”小品所反映的“路不拾遗”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

A.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B.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C. 解放战争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