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8分)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

(28分)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新型农用机械的引进和汽车的问世,美国大规模垦殖大平原,最终导致严重的荒漠化和“黑风暴”事件。20世纪30年代中期,罗斯福政府开始综合治理。决策层认为导致尘暴重灾区出现的深层次根源是一系列错误信念,如征服自然、自然资源永不枯竭、市场可以无限扩大、个人有权任意支配自己的财产、市场竞争能够自主调节生产等;国会通过《泰勒放牧法》,将未被占用的8000万英亩草地交给联邦政府管理,永远禁止拓殖。

——摘自高国荣《美国大平原的荒漠化:缘起及其治理》

材料二: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有报告显示,在部分人口密集的重工业区和采矿区,其环境退化成无法恢复的“严重受害区”。苏联《生态灭绝》杂志说:“当历史学家最终剖析苏联和苏难埃共产主义时,他们也许会因为生态灭绝而做出死亡判决。”20世纪80年代,环境主义运动演变成了反苏堆埃统治的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这个判决的执行者。

——摘自包茂宏《苏联的环境破坏和环境主义运动》

材料三:1984年12月3日凌晨,印度博帕尔市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设于贫民区附近的一所农药厂发生氰化物泄漏,引发了严重的后果,造成了25万人直接致死,55万人间接致死,另外20多万人永久残废的人间惨剧。

(1)根据材料一,促成美国大规模垦殖大平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分)美国治理荒漠化的措施有哪些特点?(4分)由此反映出美国在经济发展方式上有何变化?(4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分析造成其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4分)《生态灭绝》杂志所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不得摘抄原文)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该观点的认识。(4分)

(3)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请结合材料三分析其原因。(4分)

(4)通过上述各国环境污染与治理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你得到哪些启示。(4分)

 

(1)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2分)特点:国家干预;转变观念;立法保护;综合治理。(任答两点得4分)变化:国家加强对社会经济领域的管理;注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4分) (2)原因: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严重破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只关注计划,不关注民生、不注重资源的节约与保护。(4分)观点: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2分)认识:环境问题影响了苏联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给民众生活带来威胁,导致社会矛盾尖锐;苏联解体有着多方面、深层次的原因,环境问题不是导致其解体的唯一因素。(4分) (3)原因: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占优势主导地位,一些发达国家将利润高、污染重的企业迁至发展中国家;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片面注重经济发展,忽略环境保护。(4分) (4)可从经济体制与环境治理;经济发展方式与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与民生幸福;国际合作与环境保护等方面作答。(每点1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满分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结合材料一中的时间特征“19世纪末20世纪初”容易联想到促成美国大规模垦殖大平原的主要因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从材料一美国治理生态环境采取的措施中可以总结出其特点所在,即国家干预;转变观念;立法保护;综合治理;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可直接得出美国在经济发展方式上国家加强对社会经济领域的管理;注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2)结合材料二文字“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有报告显示,在部分人口密集的重工业区和采矿区,其环境退化成无法恢复的“严重受害区”和所学内容可直接得出苏联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的原因;材料二中《生态灭绝》杂志所说的主要观点是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结合苏联社会发展的进程不难得出环境恶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即环境问题影响了苏联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给民众生活带来威胁,导致社会矛盾尖锐;苏联解体有着多方面、深层次的原因,环境问题不是导致其解体的唯一因素。 (3)材料三文字说明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其主要原因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占优势主导地位,一些发达国家将利润高、污染重的企业迁至发展中国家;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片面注重经济发展,忽略环境保护。 (4)综合上述材料,总结出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关系即可得出相关启示。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全球化的利弊;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措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4分)有学者在研究“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这一主题时,得出以下结论。

结论一:古代中华文明是一种以君主官僚国家政权体系为主轴,……文化上高度认同而予以强化的政治大一统文明。

结论二:近代史上,中华文明转型的路径,属于“外铄”催化“内生”,“内生”与“外铄”互动型。

结论三:中华文明转型路径的独创性,首先表现在广大中国农民成为现代化的强大的内在动力,而其前提则是他们必须成为这一转型的主要得益者。——摘自姜义华《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及其路径的独创性》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回答问题:

(1)秦朝建立的“君主官僚国家政权体系”有何特点?(4分)汉朝统治者是如何通过“文化上高度认同”而强化“政治大一统文明”的?(2分)

(2)结合19世纪中期的史实,说明结论二的合理性。(8分)

(3)结合史实,简要评述建国以来农民在我国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的得与失。(10分)

 

查看答案

2011年2月,在巴西、德国、印度和日本谋求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问题上,各常任理事国态度不一,美国坚决反对德国“入常”但支持日本;而中国则坚决反对日本“入常”。四国“入常”及各常任理事国的不同态度反映了

A.联合国成为谋取利益的工具          B.意识形态决定国家关系

C.政治地位影响经济地位              D.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

 

查看答案

“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正式形成。与这一体系的形成直接相关的是

A.雅尔塔会议     B.布雷顿森林会议   C.联合国会议     D.APEC会议

 

查看答案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联盟等区域集团化组织相继成立。对这些组织与经济全球化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区域集团化组织与经济全球化相伴随,是竞争加剧的结果

B.区域集团化组织是对经济全球化的反动,其负面影响较突出

C.经济全球化是建在共同市场上,区域集团化以相似社会制度为基础

D.现在经济全球化进展日趋缓慢,区域集团化组织有加速发展势头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两幅不同时期的欧洲政治形势图,其共同之处在于

满分5 manfen5.com

A.体现欧洲在多极化格局中的地位      B.反映了当时的欧洲政治格局

C.反映了欧盟成为重要的区域集团      D.说明了欧洲安全遭到美苏的威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