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梁启超在一封家书中写到:“时局变迁极可忧,北(洋)军阀末日已到,不成问题了。北京...

梁启超在一封家书中写到:“时局变迁极可忧,北(洋)军阀末日已到,不成问题了。北京政府命运谁也不敢作半年的保险,但一党专制的局面谁也不能往光明上看。尤其是利用工人鼓动工潮……结果闹到中产阶级不能自存,而正当的工人也全部失业。”这封家书的内容主要反映了梁启超

A.对南京国民政府的不满          B.对当时国民革命产生的忧惧

C.对国共两党合作的肯定          D.对革命统一战线的否定

 

B 【解析】 试题分析:“北(洋)军阀末日已到”说明这是在国民革命时期;“但一党专制的局面谁也不能往光明上看。尤其是利用工人鼓动工潮……结果闹到中产阶级不能自存,而正当的工人也全部失业。”说明梁启超的这番话重点是对革命的前景感到忧惧。因此选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大革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孙中山说:“前代革命……只以驱除光复自任,此外无所转移。我等今日前代殊,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外,国体民生,尚当变更。虽经纬万端,要其一贯之精神,则为自由、平等、博爱。故前代为英雄革命,今日为国民革命。”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准确的是

A.蕴含了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内容

B.与传统革命相区别,赋予了近代干革命全新内容

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D.其思想体系体现现了民主共和革命的意识形态

 

查看答案

我国汉字博大精深,而修改汉字就更加独特有趣。近代史上“国”字的传统写法是“國”,但在太平天国的文献中“国”字却少了一点,口中是个“王”字,即“囯”;而辛亥革命后却又有人将“国”写为“囻”,口中是个“民”字。对两次修改所表达的不同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A.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没有统一全国,故“国”不完整;后者说明中华民国要求民族独立

B.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未摆脱专制思想的束缚;后者说明主权在民思想在《临时约法》中得到体现

C.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时时提醒自己只是太平天国的国王,没有推翻清政府,要励精图治;后者说明辛亥革命体现了孙中山的民权主义

D.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时时提醒自己清政府尚未推翻;后者说明孙中山把民生主义放在革命的首位

 

查看答案

恩格斯在论及清朝同外国列强之间的一场战争时说:“不管这次战争的直接后果如何,有一点是必不可免的:古老中国整个传统的经济体系将完全崩溃。……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将被迫欧化,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 恩格斯所说的“这次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查看答案

1789年选举产生的第一届国会着手起草了《权利法案》,即宪法的前十条修正案。这些修正案不断地提醒着人们,新建立的联邦政府在行使它的权力时,必须时时注意对个人自由的保护。这份《权利法案》 

A.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确立     

B.主要为了限制王权,保证议会权力

C.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标志       

D.标志美国1787年宪法存在的局限部分解决

 

查看答案

1870年法国君主派欲发动政变支持亨利为国王,但亨利声称将会采用1789年革命前的百合花国旗,拒绝使用革命之后的三色国旗,这一行为不仅遭到共和派的反对,大多数君主派也转而反对亨利。这表明当时法国君主派

A. 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B. 希望恢复封建君主统治

C. 反对建立资产阶级政府                       D. 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