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议定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臣,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该规定
A.表明英国对中国存有明显的歧视
B.使得中国在外交上享有与英国平等的权利
C.在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国外交礼仪的现代化
D.反映了《南京条约》的屈辱性
吴江的屯村市自明代以来为制铁业发达的市镇,嘉靖时,“居民数百家,铁工过半”。苏州长洲县的陆墓镇,“居民多织汗巾为业。”吴江的同里,既是大米的市场,又是造船的地方。常州宜兴的张渚镇是茶叶的产地。这种状况表明
A.江浙地区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B.生产的社会化比较明显
C.中国古代手工业者具有保守性
D.行政区划所导致的地域分割对经济特色产生重要影响
顺治二年(1645),清政府宣布“除豁直省匠籍,免征京班匠银”;康熙三年(1664)规定班匠银(班匠银,手工业者缴纳的徭役替代税)改入条鞭内征收,从三十六年起,以浙江为始,各省又陆续将其摊入地亩。随着代役银负担的解除,匠籍制度实际不再存在。这表明
A.国家对民众的人身控制进一步减弱
B.社会各阶层已经取得了政治上的平等地位
C.国家不再经办官营手工业
D.人头税正式废除
“成祖即位,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这说明当时的内阁
A.是国家主要决策结构 B.成为国家正式的行政机构
C.成为位高权重的事实上的宰相 D.属于皇帝的参谋、秘书机构
理学又称为“道学”、“新儒学”。这反映了理学主要继承和发展了儒学的
A.研究方法 B.行为准则和是非标准
C.“仁”的思想 D.性善论
盛唐时期(713—716年),唐诗充满着昂扬乐观的情调;随后的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精神成为诗歌的主流。这表明唐朝
A.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B.君主专制日趋削弱
C.地方割据日趋严重 D.人民生活日趋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