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

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    )

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准确理解材料的能力。由题干中“五谷丰登”指的是古代农业的发展,“六畜兴旺”指的是家畜饲养业的情况,题干显然体现了“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的特点,B符合题意。而A的表述不全面,没有涉及到农业的表述;C、D表述均与题干主旨无关。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农业经济发展的特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克伦威尔的主要活动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  自17世纪以来,有关克伦威尔的著作,源源不断地大量涌现。卷帙浩繁的著作,不但内容广泛,而且思想差异很大。对克伦威尔的评价,更是褒、贬、臧、否,应有尽有,可说是千差万别。颂扬他的人,说他在行动领域中的地位正像莎士比亚在艺术领域的地位一样,是古往今来英国人中最伟大的人。责骂他的人,说他是世界上曾有过的臭名昭彰的暴君之一;他之所以成为国家元首,完全是通过他对自由事业的背叛和他对那些曾与他共同为自由而战斗过的卓越的爱国者们的卑鄙无情的背弃。

——(英)查尔斯·弗思著《克伦威尔传》

(1)根据材料一,说明克伦威尔是一个“为国家自由而奋斗”的战士。(8分)

(2)你认为应如何正确评价克伦威尔。(7分)

 

查看答案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朝鲜战争最深刻的起因在于战后形成的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及其控制下的两大阵营之间的冷战格局,这种格局在朝鲜半岛就表现为围绕“三八线”展开的美苏外交争斗和南北朝鲜军事的对峙。“朝鲜南北双方都有意通过武力将自己的理想、权力和制度扩展到整个朝鲜半岛从而实现民族的统一。”

——沈志华《抗美援朝战争决策中的苏联因素》

材料二  关于朝鲜战争的结局,主要有三种看法:有人认为胜利属于中朝一方;也有人认为双方在战场上打了个平局;还有人认为美韩一方取得了胜利。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当时世界格局角度分析朝鲜战争爆发的原因。(3分)

(2)关于朝鲜战争的结局,你同意哪一说法,理由是什么?(12分)

 

查看答案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林则徐主编的《四洲志》和魏源的《海国图志》最早着墨于西方的社会制度,宪法思想的传入却略晚。国人对宪政思想的理解首先从议会制度起步,而不识宪法,大概是因为议院为具象,较易认识,而宪政抽象,较难认识;更因为宪法较之议会对君权具有一种根本大法的约束,更强调“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据考,在1895年之前,还绝少有人提出宪法问题。1898年,康有为在上书光绪帝第五书中明确提出:“自由国事付国会议行”,“采择万国律例,定宪法公私之分。”

——摘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引自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

(1)根据材料一,概括甲午战争前后国人对宪政态度的变化及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实施宪政的历史意义。(7分)

 

查看答案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1963年,新加坡摆脱英属殖民地地位,与马来西亚合并,建立马来西亚联邦政府。马来西亚联邦政府与新加坡自治邦政府在经济等多项政策上很快就产生严重的分歧。双方多次协商未果,导致新加坡政府最终在1965年被驱逐出马来西亚联邦,并于8月9日被迫宣布独立。

材料二  新加坡改革人事记

一、经济:设立经济发展局,开发裕廊、红山等工业园;大力发展旅游业和服务业。

一、政府机构:成立廉政公署。

三、社会:创立公积金制度;成立建屋发展局,负责建筑所有政府组屋,廉价提供给民众。

四、教育:决定使用英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

五、法律、习俗:严厉处罚随地吐痰、嚼口香糖、喂养鸽子、乱扔垃圾、在公共场所吸烟和说粗话脏话;倡导的行为:微笑、礼貌待人以及在公共厕所主动冲水。

六、外交:1957年8月新加坡积极协助成立并加入东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加坡改革的背景。(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加坡改革的成功经验。(8分)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伏尔泰认为,……“(中国)皇帝自古以来便是首席大祭司,由他来祭天,祭祀天上的神和地上的神。他可能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哲学家(注:在18世纪的法语中,“哲学家”一词含义大体上是贤能的智者,并不一定是严格意义上的对哲学有专门研究的学者。)最有权威的预言者,皇帝的御旨几乎从来都是关于道德的指示和圣训。”……中国的法律和伦理道德融为一体,因而深入人心,成为民众自觉遵循的行为规范,从而减低了法律的严酷冷峻,增加了人情味。……除了惩治罪恶,中国法律还褒扬善行:“在别的国家,法律用以治罪,而在中国,其作用更大,用以褒扬善行。”

材料二  (孟德斯鸠)后来改变了看法,毫不犹豫地把中国归入专制主义行列。……中国没有强大的教会能与皇帝抗衡,恰恰相反,宗教势力往往需要皇帝的支持,所以中国的皇帝实际上集政权和教权于一身,可以凭借其双重权力为所欲为。……中国的法律往往与习俗相混,判断是否违法并无严格的依据.罪与非罪、重罪与轻罪、最终都要取决于皇帝的意志,具有极大的随意性。这就是说,皇帝不但是最高行政长官,同时也是最高立法者和最高司法长官。……因此结论只能是:“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

——以上材料均出自许明龙著《欧洲18世纪“中国热”》

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说明伏尔泰、孟德斯鸠眼中的中国形象。(1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