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5分)世界历史是一部多种文明并存和相互碰撞、融合的历史。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

(25分)世界历史是一部多种文明并存和相互碰撞、融合的历史。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佛教传入中国,必然会有一个与本地文明撞击的过程,特别是伦理道德方面。中华民族是一个对宗教比较宽容的国家,所以撞击是有的,但不激烈,很快就和平共处了。例如,孝在中国的政治伦理占极重要的地位,帝王也提倡以孝治天下。佛教要求信徒出家,这就与中国孝道对立起来。佛教只好迁就现实,暂时韬晦。在东汉三国时期翻译的佛经中,有不少讲到孝的地方,“欲令众生孝养父母故,以是因缘故,放斯光明”,以适应中国的伦理道德。撞击阶段一过,吸收阶段便随之而来。东汉桓帝时“宫中立黄老浮屠之祠。此道清虚,贵尚无为,好生恶杀,省欲去奢。”                      

——摘编自季羡林著《中印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  1400年到1800年间,相比于世界其他地区,欧洲政治和军事力量获得显著发展。这基于两个原因:(1)亚欧非大陆其他地区的科技文化创新最终传播到西欧地区。(2)新兴火药武器时代已经到来,而西欧也已准备好迎接挑战。

在西欧发生的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不断发展,使得西欧人的思想传播至世界其他地方,并成为指导人类处理问题的各种方法。这些智力和文化发展有助于将理性科学作为衡量和解释自然世界以及人类行为的标准。 ——柏克著《世界史:大时代》

材料三   1853至1854年间,西方列强通过“修约”交涉,要求公使驻京,他们认为这是确立条约制度的核心环节。英国外交大臣说:“在任何与中国订的新约中,第一件事就是要提供公使驻京的权利。”美使柏驾说:“中国政府,从远方不能驾驭,到了它的身边,它就变得驯服多了。”这些要求都被清政府拒绝。列强认为不使用武力,就不能使清政府就范。

在清政府方面,这一问题牵涉到天朝至尊的信仰,反对最为激烈。《天津条约》签订后,咸丰帝仍试图把公使驻京纳入清朝传统的外交体制,甚至打算用全免关税来换取列强放弃公使驻京的要求。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在京建立使馆。

——摘编自王立诚著《中国近代外交制度史》

材料四  长期以来,殖民主义者把农业和原料商品的生产作为殖民地的唯一领域。这些国家在取得政治独立之后,他们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关系中处于不平等地位。西方国家抬高工业品价格,压低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价格。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提出反对国际经济旧秩序,要求废除国际贸易中不等价交换,要求稳定原料和初级产品价格。建立一种新的和公正的经济秩序,在政治独立后也要经济独立。

——摘编自高志平《不结盟运动倡导国际经济新秩序历程探微》

(1)阅读材料一,以佛教传入中国为例,简要说明文明交流过程中的碰撞和融合。依据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佛教对中国思想文化的重大影响。(6分)

(2)依据材料二,以中国与西欧为例,说明近代历史上世界各地区文明的相互影响和促进。(7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对中西方围绕“公使进京”问题发生的冲突,谈谈你的认识。(6分)

(4)简要说明不结盟运动成员国的分布和构成。依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四概述不结盟运动成员国的政治和经济诉求。(6分)

 

(1)汉朝佛教传入中国,与儒家提倡的孝道相冲突。(2分)东汉时期佛教开始适应本土文化,在佛经中也提倡孝敬父母,与本土文化协调,相互吸收。(2分) 举例:宋朝时,儒学吸收佛道思想,形成理学。(2分) (2)中国古代发明的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传到西欧,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社会变革和文化传播。(3分) 欧洲的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影响了中国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促进了工业化发展、思想解放和社会变革。(4分) (3)西方:维护和完成条约体系,扩大侵略权益,影响控制清政府。(2分) 中国:固守“天朝上国”观念,不惜放弃国家权益,维持传统外交体制。(2分) 影响:便利了西方列强进一步控制清政府,清政府被迫放弃传统外交体制。(2分) (4)不结盟运动成员国主要是分布在亚非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2分) 在政治上,主张广大亚非拉国家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     (2分)在经济上,反对发达国家在在国际贸易中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掠夺,打破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赢得经济上的独立。(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简要说明:根据材料稍加概括就可以,材料实际说到了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与中国传统的孝道发生矛盾,这就是碰撞;之后佛教吸收了中古传统文化中的孝的东西,之后就与中国文实现了融合。举例:需要结合所学宋明理学的知识即可回答,因为宋代的理学就是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的结果。 (2)首先要审题,题目要求写出中国与西欧在近代是如何实现文明的互相影响和促进的,所以既要写到中国文明中的先进东西如何影响和促进了欧洲的发展,又要写成西欧文明中的先进因素又是如何促进中国的进步的。其次题目要求依据材料二去分析,则要求读出材料二中的相关信息,即“其他地区的科技文化创新最终传播到西欧地区”、“新兴火药武器时代”是在暗示中国文明对西欧的促进作用;“西欧发生的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不断发展”则对中国近代的社会进步起了促进作用。第三,在表述时,不要泛泛而谈,要求写出相应的史实才符合题目要求。 (3)认识:这一题要回答好,先要阅读材料三,读出相关信息。然后需要注意回答时,要提到中西方围绕“公使进京”各自所持态度的原因,另外提到最终的结果及对双发的影响,尤其要提到对中国的影响。 (4)分布和构成:结合所学知识很容易就能回答出。诉求:政治诉求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而经济诉求则根据材料四即可得出答案。 考点:文明史观••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中国与西欧在古代和近代的文明交流;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理学产生的背景;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外国公使进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德国“是一个奇妙的国家,它要么考问世界,要么拷打世界。当它用思想来考问世界时,它是伟大的;当它用战争来拷打世界时,便有了上个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德国“考问世界”的史实是

①《纯粹理论批判》出版 

②《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 

③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思想

④创作《第九交响曲》     

⑤提出《九十五条论纲》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查看答案

有学者指出,“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到达全球范围,它从16世纪在欧洲诞生到今天已经真正达到全球范围,”“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架构之内运作的。”这位学者实际上是强调

A.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B.经济全球化同科技革命紧密联系

C.各国政治经济体制日益融为一体        

D.经济全球化以全球的市场经济为基础

 

查看答案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机关之后,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这段话最可能出自于                              

A.洛克     B.伏尔泰        C.孟德斯鸠        D.卢梭

 

查看答案

2009年底,《中日历史共同研究报告》对中日近代不幸的历史研究第一阶段达成一些共识,但对南京大屠杀死亡人数双方各执己见;对中日战争原因,日方的观点是“日本被军部的一部分势力拖入战争,从而将战线扩大”,中方观点是“日本有计划的侵略”。下列对材料信息的解读,准确的是

①第一阶段中日共同研究存在分歧        

②日方承认在二战期间日军侵华的事实

③日方否认1937年的南京大屠杀         

④中日历史问题的研究没有取得任何成果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③

 

查看答案

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教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使基督教徒在上帝面前实现了人人平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