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的苏联小说、歌曲、电影涌入中国,唱苏联歌曲、读苏联小说、看苏联电影成为当时国人的时尚。苏联文化对当时中国的影响几乎深入到生活的各个角落。”下列对此现象的分析中正确的有
①反映了十月革命后中国人向苏俄学习的热情高涨
②受当时中国“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影响
③体现了苏联模式对当时中国的深刻影响
④受当时美苏冷战形势的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下面的两幅图片反映的两个区,最主要的区别是
A.实施群体不同 B.地理位置不同 C.社会制度不同 D.区域名称不同
某文件明确规定:“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的财产,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这份文件应该是
A.中共一大的纲领 B.国民党一大的文件
C.《共同纲领》 D.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
下表为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各方参会代表的人数,此表最能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会议总代表662人 |
|
党派代表 |
165人 |
人民解放军代表 |
71人 |
团体代表 |
235人 |
区域代表 |
116人 |
特别邀请人士 |
75人 |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来自各行各业
B.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人数很多
C.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派别很多
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
为了制定1954年宪法,毛泽东同志亲自主持,广泛征求意见。当时全民讨论了近三个月,参加讨论的有1亿5千多万人,最后由宪法起草委员会整理的意见共138万条,为宪法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条件。这说明1954年宪法的制定
A.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B.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C.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D.落实了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共和国成立首日,一则更正启示被《人民日报》郑重置于头版:本报二十九日所刊“义勇军进行曲”词“最大的吼声”应为“最后的吼声”,特此更正。《人民日报》刊发“义勇军进行曲”的时代背景是
A.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 B.中日民族矛盾日益激化
C.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D.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