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6分)“文明”一词,由来已久,经历几千年的变迁,才有今天的含义:是人类所创造...

(26分)“文明”一词,由来已久,经历几千年的变迁,才有今天的含义: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一般分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文中的文明一词来源于古希腊的拉丁文(Civis)。意思是城市的居民,其本质含义是人民生活于城市和社会集团中的能力。中国汉语中的“文明”内涵对行为和举止的要求更高,对知识与技术次之。

材料二:文明在欧洲最早具有“进入人类开化状态的程度”的含义,以区别于野蛮落后状态,是出现在18世纪中后期的法国。

材料三:中国古代长期以文明自居,而以其他没有中国式行为和举止的国家和民族包括西方国家视为野蛮,称西方人为夷人、番、鬼。20世纪起中国把西方的“Modern”翻译成“文明”, “文明”一词被指为西方传来的文化,非常盛行,如看“文明戏”。

(1)材料一中,古希腊的“文明”内涵反映了古希腊文明的什么特点?指出中国汉语“文明”的内涵,并分析其形成原因。(8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文明”的含义?(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20世纪前后,中国对西方文明内涵的认识有何变化?并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8分)

(4)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吸收了当时世界上哪些物质文明和制度文明的成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为世界文明做出了什么贡献?(8分)

 

(1)西方:城邦政治(2分),中国内涵:重行为举止,轻技术知识;原因:儒家思想重视道德,小农经济技术含量低。(6分) (2)理性主义。(2分) (3)变化:从鄙夷西方文明,到重视、接纳、学习西方文明。(2分) 原因:20世纪西方文明进一步传播;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推动;新式学堂、留学生群体的增加;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任意3点6分) (4)中国吸收: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苏联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西方的市场经济制度和国家干预的经验;(任意2点4分) 中国贡献:和平共处外交,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世界文明提供经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地区合作组织,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杂交水稻和航空航天技术世界领先。(史论结合,答任意2点4分,每个要点没有评述扣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特点:由材料中的“本质含义是人民生活于城市和社会集团中的能力”可以看出其特点是古代希腊城邦中的公民政治或者叫城邦政治。中国的内涵:由材料中的“对行为和举止的要求更高,对知识与技术次之”得出答案即可。原因:从上一题的内涵可以知道注重行为举止,结合中国古代的思想和经济状况回答即可。 (2)由材料二中的“‘进入人类开化状态的程度’的含义,以区别于野蛮落后状态,是出现在18世纪中后期的法国”可以知道这其中的文明是指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结合启蒙运动的内容和核心思想可以知道,这里强调的文明是指理性主义,它是指人们独立思考,运用自己的理智分析、解释和解决问题。 (3)变化: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三回答,所以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其变化是由鄙视西方人“称西方人为夷人、番、鬼”到尊重和学习西方“翻译成‘文明’,‘文明’一词被指为西方传来的文化,非常盛行”。原因:应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中外文化交流的角度来回答即可。 (4)这一题是在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和迁移能力,两个问题都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吸收:题目要求是从“物质文明和制度文明”两个角度回答,所以需要从科技与经济、制度发展两个角度,结合当时世界上两种不同性质的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教训去回答。贡献:需要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自己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以及我国积极参与参与国际政治经济活动中所做出的的贡献来回答,还要就相关史实指出其贡献是什么,有简单的评述。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雅典政治制度•公民政治;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儒家思想;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农业•小农经济;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理性主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影响;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的影响;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中国外交的作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科技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农业和航天科技成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其分际又非甚远于民,而不下侪于民也。……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上述材料中体现的观点及其在中国最早的倡导者应该是

A.中体西用,地主阶级洋务派     B.主权在民,资产阶级维新派

C.民主共和,资产阶级革命派     D.民主科学,资产阶级激进派

 

查看答案

某学者指出,雅典民主最严重的错误就是“在超出个人知识范围之外的事情上做决策”。与这一“错误”出现无关的是

A.法治原则   B.集体决策    C.直接参政      D.轮番而治

 

查看答案

王韬、郑观应和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之所以都被称为“维新派”,主要在于他们从某种程度上都超越了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救国救民的探索,他们的思想主张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以下主张中最能够表明这一高度的一项是

A.立宪法,开国会          B.发展工业,振兴商业

C.兴学校,废八股          D.倡导变革,救亡图存

 

查看答案

“在国民革命中,‘唤醒中国’既是一个革命目标,又是一个革命策略。作为国民革命中政治活动家和知识分子所关注的基本问题,‘唤醒中国’要求政治运动的至上性和中心地位。”“唤醒中国”的具体使命是

A.打倒帝国主义,消灭军阀      B.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国

C.抗击日本侵略,保家卫国      D.广泛发动群众,武装割据 

 

查看答案

梅光迪说:“吾国近年以来,崇拜欧化,智识精神上,已惟欧西之马首是瞻,甘处于被征服地位。欧化之威权魔力,深印入国人脑中,故凡为‘西洋货’,不问其良否,即可‘畅销’。然欧化之真髓,以有文字与国情民性之隔膜,实无能知者,于是作伪者乃易售其术矣。国人……对于本国一切顿生轻忽厌恶之心,故诋毁吾国固有一切,乃最时髦举动,为弋名邀利之捷径。”以下事件与上述说法相符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