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1776)中曾有如下描述:“一个人抽出金属丝,另一个人拉...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1776)中曾有如下描述:“一个人抽出金属丝,另一个人拉直,第三个人切断,第四个人削尖,第五个人打磨顶部做出头;……用这种方法,做一枚别针的工序被分为18个单独的操作程序。”这主要反映了

A.万能蒸汽机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B.工人独立完成生产的能力大幅下降

C.手工工场中生产的复杂化和低效率  D.工厂制度下对劳动过程的合理组织

 

D 【解析】 试题分析:这一题中的描述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严格分工,而且分工非常细,这样形成的单独操作程序是适合机器生产的,所以这种形式适应了近代性质的工厂的需要,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属于工厂制度下对劳动过程的合理组织。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工厂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近代中国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以下事物或现象中,反映了当时既吸收西方优点,又保持传统特点的有

①深受中国男子喜欢的中山装         ②各通商口岸大量出现的西餐馆

③津、沪等地出现的毗连式房屋       ④青年男女在教堂举行的新式婚礼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中指出:“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让地方和工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应该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之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对该内容的理解,错误的是

A.提出了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

B.肯定了在经济体制中权力下放的原则

C.明确了增强企业活力和发展市场经济的中心任务

D.反映了领导人对计划经济体制的严重弊端的认识

 

查看答案

“花生壳,圆又长,两头相隔十几丈,五百个人抬起来,我们坐上游东海。”这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某一地区农民的劳动号子。如果将上述劳动号子作为史料,可以用来印证

A.“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B.“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

C.人民公社欣欣向荣的气象          D.“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

 

查看答案

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迎来发展的春天。这一时期

A.民族工业体系逐渐独立完整

B.纺织业成为最大的新式工业

C.近代工业形成对传统经济的绝对优势

D.主要工业部门民族资本超过外国资本

 

查看答案

下图所示装置由东汉太守杜诗创造。它实现了供风形式的革命性变化,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这种装置主要用于

满分5 manfen5.com

 

A.灌溉      B.制瓷      C.冶铁      D.纺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