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工业革命不仅极大改变了英国和世界的经济面貌,也对人类社会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

工业革命不仅极大改变了英国和世界的经济面貌,也对人类社会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英国棉纺织业中机器织布机数量(单位:万台)

年份

1813

1820

1829

1833

1850

1861

台数

0.24

1.4

5.5

10

25

40

英国伦敦人口数量(单位:万人)

年份

1801

1831

1841

1851

1861

人口

111.7

190.7

223.9

268.5

322.7

英国各部门就业人员在劳动力总数中所占比例(%)

年份

1841

1861

农业

22.3

18.8

工商运输业

48.5

55.7

其他

29.2

25.5

——摘编自钱乘旦《第一个工业化社会》

材料二

如果海上及陆地上的交通没有同时发生革命,工业和农业就不可能如此迅速发展。……在铁路与运河沿线出现了新的工业区,铁路与运河能将产品运往遥远的市场。港口扩大了,以应付贸易的发展。1851年,在伦敦举行了第一届万国博览会,此时在全世界的铁路中,在全世界海洋上的远航船中,有一半属于英国。

——德尼兹·加亚尔等《欧洲史》

材料三

英国历史学家哈孟德夫妇曾对工业革命作过这样的总结: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也带来了物质力量相伴随着的无穷机遇。然而这次变革并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更富有自尊心的社会,相反,工业革命使千百万群众身价倍落,而迅速发展出一种一切都为利润牺牲的城市生活方式。正是这种利弊共存的双重特性,激发着那个时代以及后来的人们不断进行探索反思。

——李宏图等《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1)参考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是如何改变英国社会经济面貌的?(6分)

(2)19世纪初,在“海上及陆地上的交通”分别发生了什么革命性的事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交通运输业革命的角度分析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8分)

(3)阅读材料三,简述哈孟德夫妇对工业革命的评价。结合所学,概括指出19世纪上半期,针对工业革命的“弊”,先进人士在社会政治思想和文学领域有哪些探索?(8分)

 

(1)工业生产中机器使用数量迅速增加,生产力大大提高;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职业结构发生变化,第一产业人口下降,越来越低于第二、三产业人口;英国完成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6分,任意三点即可) (2)事件:蒸汽轮船和蒸汽机车的发明。(2分)影响: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技术条件;(2分)拓宽了商品市场,促进了国际间人口和资本的流动,促进了先进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联接世界经济的纽带逐渐形成。(4分) (3)评价: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极大发展;但未能建立公正、合理的理想社会。(2分)探索:社会政治思想——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等人提出了空想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4分)文学——拜伦、雨果等人创作了一批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抨击当时的社会现实,积极追寻理想世界。(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结合材料提供的表格和所学工业革命的影响来回答。由“英国棉纺织业中机器织布机数量”表可以得出“工业生产中机器使用数量迅速增加,生产力大大提高”;由“英国伦敦人口数量”表可以得出“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由“英国各部门就业人员在劳动力总数中所占比例”可以得出“人口职业结构发生变化,第一产业人口下降,越来越低于第二、三产业人口”;再结合工业革命给英国总体的影响可以得出“完成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 (2)事件:需要结合题目要求“19世纪初”和“海上与陆地上的交通”再联系所学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可以知道是指蒸汽轮船和蒸汽机车的发明”。影响:先从总体上来回答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即“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技术支持”;然后再结合材料二中的“铁路与运河能将产品运往遥远的市场。港口扩大了,以应付贸易的发展。1851年,在伦敦举行了第一届万国博览会”可以得出具体的影响。 (3)评价:根据材料三中的“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也带来了物质力量相伴随着的无穷机遇。然而这次变革并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更富有自尊心的社会”可以得出结论。探索:从材料三中的“使千百万群众身价倍落,而迅速发展出一种一切都为利润牺牲的城市生活方式”去思考,可以推知这一题是在考查人类关于对工业革命后的现实的批判的文学成就和对社会主义理想的追求的政治史实,结合所学不难回答。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成就;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文学的主要成就•浪漫主义文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古代自先秦开始已有“法治”的思想,其内涵随时间发展而不断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

——《韩非子·难三》

明君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

——《韩非子·有度》

材料二

鉴于《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有不少缺陷,尤其是它仅为政府之规制而非为国民之规制,因而孙中山提出应另制新法。他在给参议院的咨文中说:“查临时政府现已成立,而国民组织之法尚未制定,应请贵院迅为编定颁布,以固民国之基。并据法制局局长宋教仁呈拟《中华民国临时组织法草案》五十五条前来,合并咨送贵院,以资参叙。”但被参议院拒绝。原因有两个,一是认为组织法的名称,不能包括“人权”的内容,因而主张制定一份名为“临时约法”的文本;二是认为立法如“受命于政府,有损立法独立之尊严”,应由参议院自行起草。

——徐矛《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法”……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讨论通过,并加强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阅读材料一,概括韩非子所说“法”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在当时的积极意义。(6分)

(2)材料二中,参议院关于“新法”的认识和孙中山有何不同?结合相关史实,说明参议院的主张是否得以实现。(6分)

(3)阅读材料三,针对当时“法”出现的问题,邓小平提出了哪些主张?结合所学,简述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成就。(6分)

 

查看答案

下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某次局部战争示意图。这次战争产生的重要影响是

满分5 manfen5.com

 

A.为中东地区的动荡埋下了最初的隐患

B.阿拉伯国家遭受领土和人员重大损失

C.“石油武器”运用,引发西方世界经济危机

D.美苏开始“填补真空”,走上中东角逐前台

 

查看答案

1936年《反共产国际协定》签订后,希特勒说:“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这是我们度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和重新武装的惟一方法。”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实质是德国准备发动战争,夺取世界领导权     

B.为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作了准备

C.德国以此为幌子建立三国轴心同盟             

D.德国企图迷惑“凡尔赛诸国”

 

查看答案

《国际联盟盟约》宣告:“凡任何战争或战争之威胁,不论其直接或间接涉及联盟任何会员国,皆为有关联盟全体之事,联盟应采取措施,以保持各国间之和平……”以上内容主要体现国际联盟的

A.“维护和平”原则                  B.“集体安全”原则 

C.“委任统治”原则                  D.“公正民主”原则

 

查看答案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以下关于孙中山先生奋斗的业绩,叙述正确的是

A.为推翻清王朝统治,率革命党发动武昌起义

B.为防止袁世凯独裁,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C.为推动民主革命发展,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D.为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领导进行北伐战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