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革命逸史》作者冯自由说:“晚清壬寅癸卯年(1903~1904)间,上海维新志士...

《革命逸史》作者冯自由说:“晚清壬寅癸卯年(1903~1904)间,上海维新志士有乌目山僧者,章太炎着之《驳康有为政见书》,及邹容着之《革命军》,书面均署其名。时人只知山僧为方外人,而不知即中国教育会会长黄宗仰也。”这反映出

A.维新派与革命派走向融合                             B.维新派和革命派主张相似

C.佛教思想与革命思想有相通之处                          D.章太炎、邹容信仰佛教

 

C 【解析】 试题分析:A项“走向融合”说法错误;题干没有涉及维新派与革命派的相关主张,B项排除;山僧具有双重身份,与革命派章、邹为世人熟知,但不知其另一身份,说时革命思想传播时期两者的相通之处,C项正确;题干并没涉及两者的宗教信仰问题,D项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背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07年,美国国务卿罗脱正式通知中国:“从赔款一开始本国政府就有此意向,……原来估计的数字以及赔款(庚子赔款)支付总数应予修正,并作为与中国真诚友好的一个证明,自愿免除超出中国应向美国国家和公民赔偿之外的那一部分赔款的法律义务”,并明确规定将退款用于派遣中国留学生留学美国,不得挪作他用,史称“庚款兴学”。以下对“庚款兴学”解读最准确的是

A.美国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                             B.美国放弃高额赔款要求

C.美国对华政策进行重大调整                                   D.美国支持清政府改良

 

查看答案

蔡元培在1916年说:“满洲政府,自慈禧太后下,因仇视新法之故,而仇视外人,遂有义和团之役,可谓顽固矣。”在此蔡元培认为,义和团运动

A.与现代化进程相悖                                                    B.主要由阶级矛盾引起

C.是维新变法的继续                                                    D.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就是“沉沦”的谷底到“上升”的转折时期。从政治文明的角度来看,“沉沦”和“上升”的转折点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国民革命运动

 

查看答案

1895年《马关条约》中规定:“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国,故凡有亏损其独立自主体制,即如该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等,嗣后全行废绝。”这一规定折射出日本的实际目的是

A.从清政府手中割占朝鲜                                           B.废除清朝与朝鲜国间的条约

C.迫使清朝承认朝鲜的独立                              D.奠定日本独占朝鲜的基础

 

查看答案

清朝末年,外国棉纱涌入苏北地区。在徐州府睢宁县,户户织棉,“谓每尺布可省钱十余文,诚无衣者之乐事也。”据负责苏北地区进出口商品的海关观察,“未闻此等自织布匹”对外销售,而“(苏北地区)原洋布减销十五万五千余匹”。以上材料可用来说明苏北地区

A.自然经济在外国资本主义冲击下解体                

B.家庭纺织业得到较快发展

C.民族工业在外国资本主义刺激下产生                

D.商品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