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中国学者这样评论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战国时代,诸子百家风行一时,各家中有顺势而动的,想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也有逆势而动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想依据理想来改造社会。”下列各项中,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的是( )
A.道家 B.法家 C.墨家 D.儒家
明代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种经济思想出现的主要社会背景是( )
A.重农抑商政策瓦解 B.商业经济繁荣发展
C.农商并重格局形成 D.西学东渐现象出现
宋人朱或的《萍洲可谈》记载,张乖崖任崇阳县令时,“尝逢村氓市菜一束出郭门。问之,则近郊农家。乖崖笞之四十,曰:‘尔有地而市菜,惰农也。’崇阳民闻之相尚力田。”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 )
A.维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B.避免农业劳动力的流失
C.禁止农民从事商业活动 D.引导农民提高耕作技术
史学家钱穆指出:“在此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决无政治之特权阶级。”钱穆所说的制度是( )
A.科举制 B.分封制 C.察举制 D.三省六部制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调整与变革,下列措施反映强化中央集权的是( )
A.“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
B.“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
C.“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D.“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参阅下图
材料二:“西欧与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友,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想到的那种挑战。”
——摘自《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
材料三:“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表示:“美国的政策目标从长期来看,必须是结束大陆中国与世界社会隔绝的状态和使我们同大陆中国的关系正常化。”
材料四:在决定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的时候,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国际环境,尤其是欧洲发生的变化,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新的机会”,“美国同新欧洲的关系非改善不可”,“要建立一个比较完善、可维持的伙伴关系,从而共同合作”。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美国战后在欧洲实施了什么计划?其目的是什么?(3分)
(2)根据材料二,反映出当时国际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3)尼克松在任期间,在调整与中国关系上进行了什么活动?有何历史意义?(3分)
(4)综合以上材料归纳决定一国对外关系的根本原因和关键因素.(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