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春、夏、秋、冬”四字。“春”字像植物生长的形状;“夏”字像...

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春、夏、秋、冬”四字。“春”字像植物生长的形状;“夏”字像草木繁茂之状;“秋”字像果实累累,谷物成熟;“冬”字则形如把谷物藏于仓廪之中。整体寓意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由此可以得出

A.商朝时期农业活动已有四季之分    B.甲骨文以记载农业为主要内容

C.商朝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        D.中国古人注重记录农业活动

 

A 【解析】 试题分析:殷墟是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都城遗址。殷墟甲骨文中记载了春夏秋冬作物生长的情况,判断A项正确。甲骨文基本上都是商王朝统治者的占卜纪录,排除B项。C项说法本身错误,中国原始农业起源于原始社会。D项理解有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原始农业的起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汉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有一段关于秦朝的评论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下列对题目材料信息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B.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功效

C.敏锐地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       D.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最主要的不同点

 

查看答案

“齐人”、“鲁人”、“楚人”的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

 

查看答案

秦灭六国后,秦王赢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A.宣扬托古改制   B.承袭华夏传统     C.突出个人功业 D.标榜君权神授

 

查看答案

《汉书•地理志》载:“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对材料中的“周制”理解正确的是

A.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B.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

C.解决了贵族之间的纷争          D.确立了等级森严的社会秩序

 

查看答案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A.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    B.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

C.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       D.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