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阅读下表内容,回答问题
《封建王朝兴亡表》(部分)
王朝 |
起讫时间与换代方法 |
享年 |
秦 |
前211年—前207年 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被秦末农民大起义推翻,二世而亡 |
15年 |
西汉 |
前206年—公元8年 由王莽禅代 |
215年 |
新莽 |
9年—23年 亡于西汉末年农民大起义 |
15年 |
东汉 |
25年—220年 为黄巾农民大起义瓦解,由曹魏禅代 |
196年 |
三国 |
220年—280年 蜀亡于魏(263年) 魏由西晋禅代(265) 吴亡于西晋(280) |
61年 |
西晋 |
265年—316年 亡于匈奴族所建的汉 |
52年 |
东晋 十六国 南北朝 |
317年—589年 北周禅代于隋(581),陈亡于隋 |
273年 |
隋 |
589年—618年 亡于隋末农民大起义中江都兵变,二世而亡 |
30年 |
唐 |
618年—907年 为黄巢农民大起义瓦解,由朱温后代取代 |
290年 |
五代 |
907年—960年 赵匡胤借兵变禅代后周 |
54年 |
北宋 |
960年—1127年 亡于女真族所建的金 |
168年 |
南宋 |
1127年—1279年 亡于蒙古族所建的元 |
153年 |
有人据表内容得出的历史结论是王朝更替是简单的重复,而有人则认为是螺旋式上升。评关于王朝更替的某一种观点(请结合唐宋有关史实评价)。(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东汉时,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曹操执政,强调“唯才是举”,功、能者优先,“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西魏北周选任官吏,突出思想品行的重要性:“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强调对官员的品行和政绩考核。“其志行名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然所以得之审者,必由任而试之,考而察之。”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
唐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四善”作为考察官员最重要的内容:“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同时规定各类职务的最佳业绩标准,称作“最”。每年考核,公示结果。考核分为九等:“一最四善为上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二善为上下……居官饰诈,贪浊存状,为下下。”“善”是获得薪酬奖励与迅速提升的关键。
——据《新唐书》
材料三:
取士概归学堂,固已明示天下以作新之基……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具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其才高者,固足以佐治理,次者亦不失为合格之国民。
查科场试士,但凭文字之短长,不问人品之贤否。是以暗中摸索,最足为世诟讥。今学堂定章于各项科学外,另立品行一门,用积分法,与各门科学一体考核,同记分数,共分言语、容止、行动、作事、交际、出游六项,随处稽查,第其等差,至考试时,亦以该生平日品行分数,并合计算。
凡算学、地理、财政、兵事、交涉、铁路、矿务、警察、外国政法等事,但有一长,皆可保送。俟考试时分别去取……其取定者,酌量用为主事、中书、知县官。
——摘编自《袁世凯、赵尔巽、张之洞等会奏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暨上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1905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至唐官员选拔所体现的“德”、“才”观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1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清末对“德”、“才”的新认识。(10分)
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
A.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B.唐朝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C.清朝设置军机处 D.清朝延续明朝的内阁制度
元朝“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河南江北行省则合淮水南北为一;中书省直辖地区却跨太行山东西两侧,兼有山西高原、华北平原和山东丘陵三种不同的地理区域;至于江浙行省,乃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借鉴了历史上地方行政划界的划分方法 B.使地方缺乏实行割据的物质基础
C.体现元朝统治者“南向控制”的治国理念 D.体现了肥瘠搭配的划界原则
阅读以下《两汉孝廉家世可考知者128人统计分类表》,由此可见,汉代察举制
A.削弱了身份制、世袭制 B.兼顾了各阶层利益
C.体现了公平公正原则 D.沿袭了世卿世禄制
下列能够正确体现中国古代君臣关系演变趋势的是
A.坐而论道、颔首直立、三跪九叩、伏地跪拜
B.坐而论道、颔首直立、伏地跪拜、三跪九叩
C.颔首直立、坐而论道、三跪九叩、伏地跪拜
D.颔首直立、坐而论道、伏地跪拜、三跪九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