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分)古人云:“为政之道,以厚民为本;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秦人知农弃桑,衣源未开,利缺其半。况今生平日久,生齿益繁,仍守一耕,治生无增,岁计无加,诸凡之费,皆取给于此,所以衣食两艰,丰凶并困。……(桑树)无论墙下路旁,垄畔田边,悉皆种植;既不侵地,又不妨农,旷土皆化为锦绣之资。
——清·杨岫《豳风广义》
(1)依据材料,概括清朝出现的社会问题。为解决此问题,杨岫建议采取哪些措施?(6分)
战国时期已有思想家从人性的观察中引出了后来被称之为法制主义的思路。……他们认为,仅仅希望凭借人性自觉来维持社会秩序,显然是缘木求鱼,所以他们主张一面要有“法”来控制秩序,一面要禁止雕文刻镂和锦绣纂组,以杜绝对人欲的诱惑。
——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阐释战国时期“法制主义思路”的主张及实践。(8分)
现代社会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早在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
(2)依据材料,说明黄宗羲思想主张中的进步性,并分析其思想产生的背景。(8分)
(10分)遗迹遗物为研究古代社会风貌提供了重要物证。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材料一 位于河南省新郑的裴李岗遗址出土大批器物,其中的典型器物有锯齿石镰、条型石铲、陶壶、三足陶钵、筒形罐,还出土了陶塑猪、羊等原始艺术品。反映出我国黄河流域8000年前人们的生活面貌。甘肃临夏大何庄遗址发现七座房基,随葬陶罐中还保存着小半罐被火烧焦的粟粒,出土大量石制、骨制、角制工具,还有陶制纺轮56件,并发现铜匕一件。家畜已能鉴别出猪、牛、羊三种。
材料二 河姆渡遗址是中国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代表。稻穗纹陶盆(见右图)……一株穗居中,直立向上,另外两束,沉甸甸的谷粒向两边下垂。
——《浙江河姆渡遗址第二期发掘的主要收获》
结合所学,提炼上述考古发现中反映的社会生活状况。(10分)
中华民国的创立为中国社会的转型呈现了新的前景,新的精神体现在各个领域。表现为
A.中国人第一次尝试自摄影片 B.中国水运近代化开始起步
C.中国现代政党政治初步展开 D.中国第一张近代报纸创刊
1903年出版的《女界钟》一书中,呼吁妇女应得入学、交友、营业、掌握财产、出入自由、婚姻自主和参政等7种权利,提出“爱自由,尊平权,男女共和”的主张。表明
①主张婚姻自由呼吁妇女参政 ②将提倡女权与民主共和并举
③是民国初年张扬女权的成果 ④将妇女解放同反清革命相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下图是1840~1920年中国棉纺织业消费棉纱情况示意图。对该图相关信息理解准确的是
①l9世纪中期传统纺与织结合紧密②土纱遭到了国内外机制纱的排挤
③近代工业和传统手工业竞争并存④外国棉纱进口数量呈现逐年上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世纪初的立宪派,是当时中国政治风云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对其历史作用表述准确的是
①主张暴力革命,废除君主专制政体
②颁布宪法大纲,规定臣民自由权利
③追求政治民主,与革命派殊途同归
④策动诸省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