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70—80年...

(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70—80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入了全球文明史。“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材料三:从文明史观角度看,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16世纪至19世纪早期是人类文明的重大转型时期,这一时期中西文明在相似的经济状态下,其文明发展的轨迹却出现巨大的反差,表现在政治上是“专制化”与“民主化”趋势的强化。

(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评价新航路开辟。(4分)

(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结合1840—1919年中国历史的发展,说明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方面是如何实现转型的。(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西方经济的“相似”之处。指出东、西方(以英美为例)在政治上“巨大反差”的具体表现,并分析“民主化”趋势强化的主要原因。(14分)

 

(1)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开始走向整体世界;(2分)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2分) (2)经济:伴随着西方的入侵,中国经济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小农经济逐渐瓦解,(2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2分) 政治: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发动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2分)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分) (3)“相似”: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都是世界经济中心之一。(2分) 差异的表现: 中国政治“专制化”:明朝废除丞相、内阁制形成;清朝设立军机处、大兴文字狱。(4分 西方政治“民主化”:英国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美国颁布1787年宪法,确立了总统制共和制。(4分) 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启蒙思想的影响;科学思想和技术的传播。(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此题考查的是对新航路开辟影响的理解。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以从整体史观: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开始走向整体世界;市场: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加以归纳。(2)此题考查的是对1840-1919年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方面实现转型表现的理解。根据材料二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以从经济上:伴随着西方的入侵,中国经济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小农经济逐渐瓦解;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政治上: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发动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概括即可。(3)近代前夜,中国和西方同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并且都是世界经济的中心,但是二者的在政治上的差异也是很明显的,主要表现在,明朝废除了丞相,逐步设立了内阁,皇权进一步增强;清朝军机处设立,皇权发展到顶峰。而西方则是进行了一系列的革命活动,民主政治逐步的建立。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专制皇权的加强;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权利法案》;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

材料二   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到人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和水利等近代科学技术介绍到中国,把儒学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三  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路及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法国的伏尔泰认为,儒学不是宗教,儒学所用的是纯粹的道德,而不宣传神圣;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

材料四  19世纪60年代起,清政府陆续设立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和译书机构。90年代中期,梁启超收集部分已译西书目录,按西学、西政等编成《西学书目录》,并指出:“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清中叶以前“市民文化”在整个中国社会中相当细弱的主要原因。(6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当时翻译的内容和作用。(6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时代背景,指出伏尔泰推崇儒学和中国考试制度的目的是什么?(4分)

(4)结合材料二、四和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后期翻译活动出现的新变化(4分)分析出现变化的原因(6 分)。

 

查看答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在绘画领域兴起,这一流派的画家们主要是由一些青年画家组成,他们借助当时光学研究领域的新成就,探讨如何用光和色来描绘外部世界……。这是哪一美术流派     (    )

A.新古典主义美术     B.浪漫主义美术    C.现实主义美术    D.印象画派

 

查看答案

苏轼在《石炭并引》中说:“彭城(按:在今山西境内)旧无石炭,元丰元年(1078年)十二月,始遣人访获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以北,以冶铁作兵……”,你认为上述关于北宋用煤冶铁的记载(   )

A.可信,最有力的依据是当地发现了北宋的相关遗址

B.可信,最有力的依据是有北宋有相关的文献记载

C.不可信,最有力的依据是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

D.不可信,最有力的依据是彭城附近没有煤炭资源

 

查看答案

 下表反映了1936-1938年上海部分民族工业生产指数的变化(注:1936年为100)。下列解读,正确的是这一时期      (    )

 

1936年

1937年

1938年

棉纺织业

100

81.7

69.8

面粉业

100

77.5

72.5

机器业

100

99.6

56.0

各业平均

100

85.5

74.9

①民族工业逐步萧条            ②外国资本超过民族资本

③民族工业发展比例失调   ④日本侵华破坏民族工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某学者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上述说法最早出现于        (    )

A.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B.俄国十月革命之后

C.欧洲共同体建立之后      D.苏联解体之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