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是中华民族从贫弱、屈辱中奋起,走向伟大复兴的世纪。下列关于20世纪中国的...

20世纪是中华民族从贫弱、屈辱中奋起,走向伟大复兴的世纪。下列关于20世纪中国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抗日战争的胜利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D.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起来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五四运动,故B错误。新中国成立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故C错误。三大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起来,故D错误。《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正确的,故A是正确答案。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影响;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战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民党、共产党曾两度合作。这两次合作的目的分别是为了(    )

A.推翻清朝统治   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B.反帝反封建     抗击日本侵略

C.建立中华民国   反帝反封建          D.抗击日本侵略   完成祖国统一

 

查看答案

(24分)阅读下列材料,探索相关问题。

探索问题一:中国古代的政体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始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变局,至是始定。

——赵翼《廿二史札记》

(1)据材料一,说明“天下之变局”是指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体制发生的变化。(2分)

探索问题二:近代英国民主政治

当转型的准备工作完成后 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这就标志着现代化的开始。……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克服专制王权于是成了继续前进的条件,在这个时候,谁先克服专制王权,谁就先迈出现代化的第一步。

——钱乘旦《世界近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是怎样“克服专制王权”的?(4分)“克服专制王权”又是如何促使英国“继续前进”的?(2分)

探索问题三:中国近代民主政治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中华文明史》第4卷

(3)根据材料,结合史实说明孙中山如何在政治制度建设上“兼收众长,益以创新”。(4分)

探索问题四:中国现代民主政治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期我们采取哪些措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8分)

(5)综合上述四则材料,谈谈你对政治制度建设的看法。(2分)

 

查看答案

教育的兴衰体现了国家的兴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1903年—1906年,清政府曾试图对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在京师大学堂设立进士馆,通过入西学对即将入仕的新进士进行再教育,并提供机会赴日游学。

进士馆学科程度及每星期教授时刻表(第二学年)

学科

程     度 (内   容)

每星期钟点

史学

泰西近时政治史  日本明治变法史

2

地理

外国地理

2

格致

化学大要

2

法学

商法  各国刑法  各国诉讼法  警察学  监狱学

5

交涉

国事交涉  民事交涉

3

理财

银行论  货币论  公债论  统计学

3

商政

商业理财学  商事规则  附海陆运输及邮政电信规则

3

兵政

军制学  附海军陆军学校制度  战术学

4

注:以上各科目外,尚有东文、西文、算学及体操,均作为随意科目。

(1)据材料概括进士馆课程设置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如此设置课程的背景(6分)

满分5 manfen5.com

(2)上表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状况。分析图表中所体现的信息并分析其原因。(8分)

 

查看答案

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3分)。

材料一  中国社科院的学者孟彦弘认为:从人类社会发展来看,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是必然的。但对具体的民族或地区而言,它们又不是都自发地进入工业文明。

(1)当传统农耕文明遭遇英国工业文明时,中国“不是自发地进入工业文明”,结合相关史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材料二  新中国从1949年成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60多年。在评价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历史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上,曾经有过这样一种观点:在肯定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历史性进步的时候,有意无意地贬低甚至否定改革开放以前30年的成就和经验。

(2)用建国后前30年的史实,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各举两例驳斥材料二所提到的观点。(6分)

材料三  “三十年沧桑巨变,三十年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百年梦想,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历史画卷。在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上个世纪70年代中后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好本世纪初全球化加速扩张是三个重要的节奏。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是怎样踩着这三个历史节奏全面融入全球化潮流的?(3分)

 

查看答案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而新思想、新文化又推动了政治、经济新一轮的变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如果说古代中国由科举制度孕育的士大夫群体有着较多的一致性的话,那么到了近代因内忧外患,则使得这一群体差异性日渐突出。士大夫中最早显示出这种差异性的就是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人,他们是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先觉者、先行者。

──摘自闾小波《中国近代政治发展史》

材料二  换句话说,这场革命在政治上付出的沉重代价,最终以文化的巨大进步而获得了某种补偿。1912~1919年初的中国知识界的价值重建运动,可以视为象征。

──摘自许纪霖《中国现代化史》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人从“左”的理论和路线的束缚中再次解放出来,挽救了党和国家,挽救了社会主义,成功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在改革开放的关犍时期,邓小平突出强调“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并作了深刻阐述。他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摘自《人民日报》

(1)结合史实说明在“龚、林、魏”之后晚清士大夫群体“差异性日渐突出”的具体表现。(4分)

(2)材料二说“这场革命在政治上付出的沉重代价,最终以文化的巨大进步而获得补偿”,谈谈你的理解。(4分)

(3)材料三中所提的两次思想解放分别是什么(2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进步思想文化出现的条件。(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