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陕北民歌《移民歌》唱道:“山川秀,天地平,毛主席领导陕甘宁。迎接移民开山林,咱们...

陕北民歌《移民歌》唱道:“山川秀,天地平,毛主席领导陕甘宁。迎接移民开山林,咱们边区满地红。”该民歌所反映的内容最早可能发生于

A.国共十年内战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三大改造时期

 

B 【解析】 试题分析:由民歌信息“毛主席领导陕甘宁,咱们边区满地红”,可知是发生在陕甘宁边区。陕甘宁边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据地,原为陕甘、陕北革命根据地。1935年 10 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这里成为革命的中心根据地,并为中共中央所在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以后,根据国共两党的协议,中国共产党于1937年9月决定将陕甘革命根据地改称为陕甘宁边区。故选B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抗日战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共“二大”宣言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生活程度的增高等原因,以至日趋穷困和痛苦。”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决定以发动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   B.提出了由国民革命转向土地革命方针

C.认识到民主革命中农民阶级的重要地位   D.决定以农村为基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查看答案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康熙十五年(1676年),康熙帝谕令钦天监:“向者新法(指西法)、旧法是非争论,今既知新法为是,尔衙门习学天文历法。满洲官员,务令加意精勤。此后习熟之人方准升用,其未经学习者不准升用。” 

——《清圣祖实录》卷62(康熙十五年,1676年谕令)

材料二  论者以古法今法(指西法)之不同,深不知历原出自中国,传及于极西,西人守之不失,测量不已,岁岁增修,所以得其差分之疏密,非有他术也。

——康熙帝《御制三角形推算法论》(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

材料三  他(康熙)命南怀仁以西方“治炮妙法”,督造适用于南方山地作战的轻便火炮;平定准噶尔之战,他登高用望远镜观察地形,部署兵力,指挥军队;他邀请传教士绘制全国地图……康熙成了中国追求近代自然科学的先驱者,一位卓有成就的学者专家。康熙纵然走进了无涯学海,涉猎了新鲜的自然科学,却走不进生产关系变革的浪潮之中。

——摘编自张研《原来康熙》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康熙帝在对待西方自然科学的做法。(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为什么康熙“涉猎了新鲜的自然科学,却走不进生产关系变革的浪潮之中”。(9分)

 

查看答案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大革命发生之前的十年里,读卢梭、谈卢梭的人迅速增多,很快超过了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人;到大革命爆发,卢梭更是被激进派奉为祖师……卢梭的那种法国本土的思维方式和法国人的思维习惯最为契合……旧制度下的贵族特权过于嚣张,因而特别招人怨恨,以至种种怨恨在革命前夕迅速激化。随着资产阶级经济实力的增长,他们对政治权利平等的要求也愈益激烈,同时启蒙运动所营造的思想氛围也极其崇尚自由平等,这无疑也强化了人们对权利平等的认同。卢梭不同于伏尔泰们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他不仅出身平民,平常也更贴近平民社会,而且一贯地特别珍视平等的价值。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启蒙运动)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让自然界自然地发展。……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法国出现“卢梭热”的原因。(8分)

(2)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启蒙运动“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的理解。(7分)

 

查看答案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作坊里的日本人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他们在数百年不被外族征服的优越中,在精神层面上向来蔑视一切外来文化。但出门便是深深的海洋而且资源贫乏的现实,又使他们充满生存危机感,所以在技能层面非常注意乃至模仿先进的东西。在国弱时,他们谦卑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在技能上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

——《作坊里的日本》

材料二:对被侵略地区而言……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要继续生存,就必须进行变革……在这些国家,由于“传统”和“变革”之间力量对比配置不同,各自的社会、文化态度不同,因此现代化的道路不同,发展的速度也不同。

——钱乘旦《再论世界近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日本19世纪下半期改革的相关史实,说说日本是如何“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他们创造了怎样的“神话”?(9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下半期中、日两国改革的共同原因,及其改革结果的不同原因。(6分)

 

查看答案

(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的东西, 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                       

——(法)雨果

材料二 1862年在北京成立的同文馆,1862、1863年在上海、广州成立的广方言馆。特别是1868年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所设立的翻译馆,它们都是官办的编译西方科技书籍的机构。这些机构大都由外国人主持,一共有460多种西方科技著作被翻译成中文出版。……从洋务运动时期开始,中国不断派出留学生到西方国家学习科学技术。……1896年后,一些学者相继成立了“务农会”、“地学公会”、“舆算学会”、“地图学会”、“测量学会”等。……但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研究还没有开始。                                        ——许庆朴、张福记《近现代中国社会》

材料三 二战后,日本先是大力发展实用技术,在积累了相当的经济余裕和技术经验后,逐步加强了基础研究。日本始终注重发挥民间企业的积极性。由民间企业唱“主角”,专门研究机构和大学唱“配角”。一些大型企业的科研经费均占其销售总额的7℅到10℅。日本主要引进“软”的技术专利和技术诀窍。从不盲目引进“硬”的成套设备。战后日本最大的技术引进项目,东丽公司的尼龙技术的引进费只相当于中国宝钢付给新日铁公司引进费用的1℅。

——《中西500年比较》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成为“保存胎儿的酒精瓶”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近代前期科技发展的主要特点。(4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日本战后发展科技的做法。(3分)

(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技发展问题的认识。(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