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美国此番华尔街金融风暴,让许多人联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美国此番华尔街金融风暴,让许多人联想到 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

材料二 罗斯福认为,拯救国家的希望在于迅速克服经济崩溃的威胁。1933年3月6日,他命令所有银行关闭4 天,并禁止支付和出口黄金。3月9日,国会召开特别会议,并在4小时之内通过紧急银行法,财政部根据紧急银行法采取的迅速行动,立即恢复了企业界信心。到4 月的第一个星期,货币便有10亿美元以上回流到银行,储藏者已将黄金送返联邦储备银行,财政部官员则只须发行少量新联邦储备货币。

材料三 罗斯福新政时期,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以霍普金斯为首的“联邦紧急救济署”。到1934年底,有大约200万个家庭得到了救济。1935年紧急救济署结束时,共发放了30亿美元的救济金。在救济困难家庭的同时,还实行了以工代赈计划,成立了公共工程署(先后拨款40多亿美元)等机构,管理公共工程项目,以吸收更多的失业者参加劳动。

材料四 2008年11月5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初步匡算,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这些措施,一方面通过扩大内需来提高我国抗击金融危机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加快民生工程建设,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材料五 从奥巴马竞选时提出的施政方针看,其改革内容涵盖广泛,可能是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以来最全面的经济改革。除了包括延长一些住房贷款者丧失住房抵押赎回权的期限、大幅投资公共建设、为商界提供税务优惠及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在内的总值600亿美元的挽救经济计划外,奥巴马还打算将税赋负担移转到高收入者,改变已实行20多年的管制松绑政策方向,扩大医疗保险范围,并且重新检视美国的自由贸易协议政策。依照目前情况来看,奥巴马很可能成为美国有史以来任期内预算赤字最高的总统。分析师预测,2009年美国财政赤字可能增加两倍,至1万亿美元。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和今天的华尔街金融风暴的共同特点。(6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金融措施的角度说明罗斯福新政取得成功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四、五,分析说明历史上罗斯福总统、现任奥巴马总统以及中国的温家宝总理在面对严峻形势时所采取措施的共同点。(6分)

 

(1)都是从华尔街股市下跌开始的;都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困难,造成不利影响;导致一些企业和银行破产或倒闭等。 (6分) (2) 整顿银行,恢复信用;实行美元贬值,提高物价;扩大政府财政支出(采取赤字政策),刺激社会需求。(6分) (3)增加政府开支,扩大内需;关注民生(增加就业机会);重视社会保障;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宏观调控)。(6分,任答三点即可,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1) 两场金融风暴的共同特点要从开始的地点、对美国经济、对世界的影响方面来思考,首先,开始的地点都是从美国华尔街股市下跌开始的;对美国经济来说导致一些企业和银行破产或倒闭等;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和加速,这种影响扩展到全世界,都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困难,造成不利影响。 (2)分析“从金融措施的角度说明罗斯福新政取得成功的原因。”也即分析罗斯福新政中有关金融领域的正确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包括:整顿银行,恢复信用;实行美元贬值,提高物价;扩大政府财政支出(采取赤字政策),刺激社会需求。这些措施的共同特点都是加大政府的宏观调控,对经济的干预能力,通过这些措施恢复了美国的金融秩序,稳定了信心,有利于经济的快速恢复。 (3)从材料内容来看,首先三位领导人在面对严峻经济形势时都不是自由放任,而是加强国家的经济职能,加大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也即宏观调控;从具体措施上来看,都增加了政府的开支,如(罗斯福新政时期发放了30亿美元的救济金,先后拨款40多亿美元兴建公共工程,中国温家宝政府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以扩大内需,奥巴马政府制定了600亿美元的挽救经济计划),都积极实行救济,关注本国的民生,提高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扩大就业,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和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宏观调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中国历史上的不同时期,市场不但在或大或小的范围里存在,而且常常起着重要作用。(22分)

材料一 《管子揆度》:"百乘之国,中而立市 ","千乘之国,中而立市","万乘之国,中而立市"。                                               ——《管子揆度》

材料二 两汉农村市场的兴起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小农的生产条件对社会依赖程度增加,他们为提高生产率,购置铁农具和大型牲畜等,不得不仰求于市场……农民当时虽属自给性生产,但在农副业及家庭纺织等方面,仍有部分剩余劳动产品的增长,使他们交换能力扩大……农村涌现出了一批工商业者,如当时有专门的铁匠、“贩盐”者、“屠狗”者、“开酒家”者,以及“以贩马为业”者等等,这各色人物的经营范围,有助于丰富农村市场的商品内容……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也具有为价值而生产的支配意识,在“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黄今言《秦汉商品市场的层次结构与发育状况》

材料三 明后期和清前期,江浙布、丝手工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企业数量多,规模较大,产物衣被天下,导致棉花、棉布、生丝、丝织品成为在天下领域内流通的大宗商品……江浙是多数大宗商品(茶叶除外)贸易的中心,辐射向全国……以江浙为中心的全国统一市场在19世纪初已构成……种种迹象都表明,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已开始出现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变……当然,封建官僚体制……都延缓了这种转变。

——罗肇前《全国统一市场形成于19世纪初——兼论明清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两汉农村市场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初以江浙为中心的全国统一市场已经形成的原因。“延缓了这种改变”的因素有哪些?(12分)

 

查看答案

在历史上的某一时期,苏联流传着一段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地说:“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的问: “他们要飞机干什么呢?”苏联官员说:  “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上队。”这一笑话主要反映了

A、苏联人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        B、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浮夸风

C、当时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查看答案

苏俄农民彼得·伊里奇在日记里写道:“1922年春,阳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地拥抱着我……”让他产生“幸福感”的原因可能是

A、政府实行实物配给制             B、可以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   

C、加入集体农庄,走上合作化道路   D、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

 

查看答案

当生产力向工业化时代迈进时,必须冲破小农经济的桎梏,以下史实属于这一范畴的是

①英国圈地运动 ②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③苏联的农业集体化④中国1952年底完成的土地改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②

 

查看答案

《新全球史》中指出:“总的来说,康乾盛世并不是真正的繁荣,鸦片战争也不是彻彻底底的灾难。” “鸦片战争也不是彻彻底底的灾难。”主要是因为其

A、扩大西方对华贸易,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失业压力

B、直接加强了中西方科技、思想、文化交流

C、推动了中国农产品出口,有利于中国近代化

D、使鸦片贸易公开化,加快中西方货币交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