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国的政治制度随着时代发展,历经变化。 材料一 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封邦建国,...

中国的政治制度随着时代发展,历经变化。

材料一 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封邦建国,下同)而形成的国家形态。……但是,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的时候,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随着世代的交替,亲族间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诸侯与周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理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

——刘建军编著《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1)依据材料分析春秋时期政治制度变革的趋势及其原因。(2分)依据战国时期的历史,说明“制度的重新建构”。(2分)

材料二  中国古代行政权力的运行机制以君主权力独占基础上的分权辅政为基本特征。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①或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②或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

——摘编自赵沛主编《中国古代行政制度》

(2)依据材料,概括君主专制背景下分权辅政的两种模式。(2分)结合史实,说明材料中两种模式(4分)

材料三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四十九条  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

第五十一条  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第五十二条  法官在任中不得减俸或转职。非依法律受刑罚宣告或应免职之惩戒处分,不得解职。惩戒条规以法律定之。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依据材料分析中华民国政治体制的特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体制与中国古代的权力制衡体制有何不同?(4分)

 

(1)趋势:分封制、宗法制瓦解。(1分)原因:诸侯享有较大独立性,实力日益壮大,周天子势力衰微。(1分) 建构: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从贵族制(世卿世禄制)向官僚制转变。(2分) (2)宰相相互牵制、监督;(1分)在正式体制外设非正式机构。(1分) 模式1: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度,三省相互牵制、监督;宋朝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2分) 模式2:汉武帝重用身边的近臣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学生回答“中外朝制度”亦可)。(2分) (3)特点: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立。(或“三权分立”)(2分) 不同:中国古代的权力制衡体制维护君主专制。(2分)中华民国的政治体制反对专制,维护民主政治。(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第(1)问考查学生概括归纳材料的能力和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由材料中国家形态的变化概括趋势即可。再根据教材中春秋战韩国时期大变革的情况来分析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第(2)问考查归纳概括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根据材料中①②的提示不难概括出两种模式。根据对两种模式的理解,结合教材中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中汉、唐、宋的制度演变用史实印证即可。第(3)问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和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材料第四条、第十六条、第五十一条可以得出政体中实行的是三权分立。结合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体,比较两者的内容即可的出答案。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近代以不同民族的交往日益密切,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贡献。围绕这个主题,同学们分组进行探究。

探究一: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历史学家张传玺认为:“人们都常常说中国是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津津乐道的事例极多,但有一项更伟大的文明,而且已创造出、并行用了两千余年,却为人们所忽视,这就是在中国所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

(1)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说明秦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历史条件。(8分)

探究二: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反思

满分5 manfen5.com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指出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康有为和陈独秀对传统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并分析其原因。(8分)

 

查看答案

货币是商品流通的重要媒介。货币的兴衰彰显了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西汉五铢钱从汉武帝元狩五年始铸,至隋朝五铢止,沿用了七百多年。钱文严谨规矩,“五铢”二字修长秀丽,铸工精细,面背比较平整,内外郭宽窄均匀,规矩整齐。钱直径1.15~1.2厘米之间,重约0.62~0.65克。

表1

时间

政策

西汉初年

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

汉文帝

更铸四铢钱,其文为“半两”,令民纵得自铸钱。故吴(吴王刘濞),诸侯也,以即山铸钱,富埒(liè等同)天子,其后卒以叛逆。

武帝元狩四年

公元前119年

山东被水灾,民多饥乏,于是天子遣使者虚郡国仓廪以振贫民。犹不足,又募富人相贷假。尚不能相救,乃徙贫民……衣食皆仰给县官。……其费以亿计,不可胜数。于是县官大空。而富商大贾……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国急,黎民重困。于是天子与公卿议,更钱造币以赡用,而摧浮淫并兼之徒。

武帝元狩五年

公元前118年

有司言三铢钱轻,易奸诈,乃更请诸郡国铸五铢钱,周郭其下,令不可磨取焉。

武帝元鼎二年

公元前115年

郡国多奸(私自)铸钱,钱多轻,而公卿请令京师铸钟官赤侧,一当五,赋官非赤侧不得行。

武帝元鼎四年

公元前113年

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造。(元鼎二年,设水衡都尉掌管上林苑,其属官有均输、钟官、辨铜三令,即上林三官)。

表2

——(摘自互联网)《史记·平准书》

根据材料概括汉朝铸币权的变化,分析汉武帝币制改革的影响?(8分)

 

查看答案

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错误的是

                  材料                                                                             结论

A                康有为领导公车上书,提出拒和、迁都、变法的主张。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B                1895年,康有为在北京发起成立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强学会。       维新变法进入实施阶段。

C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      守旧势力强烈抵制变法措施。

D                戊戌变法中,维新派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     戊戌变法是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查看答案

“当日本企图取代欧洲在中国的位置,如夺取德国在山东的权力时,它倒提高了中国的民族主义精神。”这次“民族主义精神”高涨带的重要影响是

A.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B. 促成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C. 动摇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统治根基

D. 取得了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查看答案

1911年,从英国留学归国的丁文江参加了清政府组织的“游学毕业考试”,获“格致科进士”,并在京师大学堂开讲地质学。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 教育近代化起步      B. 去英国留学人数最多

C. 科举制度依然存在    D. 教育体制中新旧交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