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1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洛阳)“自延骷(...

(21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洛阳)“自延骷(里)以西……望宗所居也。民间号为王子坊。”……伊洛之间,夹御道,东有四夷馆……道西有四夷里;一曰归正,二曰归德,三曰慕化,四日慕义。……市东有適商、达货二里。里内之人,尽皆工巧屠贩为生,资财巨万……市南有调音、乐律二里。里内之人,丝竹退歌,天下妙伎出焉……市西有延酤、治觞二里。里内之人,多酒为业……市北有慈孝、奉终二里。星内之人,以卖棺椁为业,赁车为事……。”

——(北魏)杨衙之《洛阳伽蓝记》

材料二  里坊,或称里、坊,是我国古代城市的基层居住单位。……(唐初长安城)“千百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昏而闭,五更而启”。……“诸侵巷街、阡陌者,杖七十。”……“中使郭里曼酒醉犯夜,杖杀之。”

材料三 (北宋东京)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余皆羹店、分茶、酒店、香药铺、居民。……南通一巷……并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街南桑家瓦子……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内中瓦子……可容数千人。……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乃马行街也,人烟浩闹。……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骈阗如此。……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材料四 1840年起至1930年间,中国共开放77个城市作为通商口岸。就通商口岸与中国近代史关系,不同的观察视角会有不同的评价。毛泽东认为,帝国主义利用通商口岸为基地,造成“买办的和高利贷的剥削网”,培养出为帝国主义服务的“买办阶级和商业高利贷阶级”,便利其剥削广大中国农民。

材料五  英国开始工业革命后,就业机会较多。在“向外吸引劳动力”的政策支持下,英国外来移民也逐渐增多,大量涌向城市,促进了英国城市化。……到了1860年,城市化程度提高,来自全世界的人才涌入英国的城市,有德国人、瑞士人、法国人、希腊人和犹太人等,他们一般前往城市,特别是伦敦等大城市。这些人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熟练的工作经验,带动了英国的城市化。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魏洛阳城市里、坊命名的原则。(4分)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此的看法。(4分)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与唐代长安相比,北宋东京城市有哪些新发展?(4分)以东京为例,简述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趋势。(2分)

(3)据材料四,指出毛泽东是运用什么史观来观察近代通商口岸的影响的,并运用全球史观来评价通商口岸。(3分)

(4)依据材料四、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上半期影响中英两国城市化的主要因素有什么不同?(2分)这种不同因素对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化有何启示?(2分)

 

(1)原则:以儒家道德准则(或:以反映濡家文化所倡导的道德淮则的宇词或含有褒义的有关字 词)和以居住者的职业特征命名. 看法:濡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或:体现了儒家的夷夏观及以德政吸 引感化蕃夷的思想);工商业的发展;社会等级的体现。 (2)发展:工商业繁荣;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或:打破了里坊界线);根据经营的形成不同 的商业区;城市的经济文化功能大大增强(或:出现了市民随层的娱乐场所). 趋势: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城市发展; 农村人口不断走向城市,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城市规模逐渐扩大; 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和观念逐渐发生变化 (3)革命史观。  通商口岸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中国逐步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4)不同:中国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影响较大;英国则主要受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 的发展)的影响。  启示:城市化进程受政治、经济活动的影响,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化建设需要有一个稳 定的政治、经济环境作保障.  【解析】 试题分析:(1)找出材料中关于里、坊命名的词:归正、归德、慕化、慕义、適商、达货、调音、乐律、延酤、治觞、慈孝、奉终,结合材料思考特征可分为两类:以儒家道德准则的字词命名(归正、归德、慕化、慕义、慈孝、奉终);以居住者的职业特征命名(適商、达货、调音、乐律、延酤、治觞)。原因可从古代社会儒家思想的深入骨髓的影响、夷夏观、城市工商业经济的繁荣等方面来思考。 (2)材料二可概括唐代城市里坊作为居住区,坊市界限分明,商业活动有严格的时间限制,政府实行严格的管控。材料三中城市布局打破坊市界限,“南通一巷,并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茶坊五更点灯,至晓即散”说明出现夜市,打破时间限制。形成了商业区,体现工商业的繁荣。瓦子的出现说明产生了市民阶层的娱乐场所。这一切说明城市的经济文化功能大大增强。 (3)毛泽东认为通商口岸培养出买办阶级、高利贷剥削阶级压迫中国人民属于革命史观的内容。全球史观则从对中国与世界联系的角度回答。通商口岸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中国逐步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本问主要是掌握三种史观,阶级史观、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 (4)本题要具体联系各自所处的具体背景分析,一个是被动的一个是主动的,再就是从经济、政治因素分析。从材料四中看出中国近代城市化的启动,城市的开放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有关,工业革命传入中国,中国开始了洋务运动,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都推动了城市化。英国的城市化直接是工业革命的结果,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爆发工业革命的国家,城市化也最早。综合两国的特点城市化受政治活动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对我国现阶段城市化的启示则是必须有稳定的政治环境,和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只有这样才能持续推动城市化的稳步前进。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经济结构的变动 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商业的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工业革命·唐宋城市 的变迁;列强的资本主义侵略;工业革命与城市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掌握历史纪年方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下列有关历史纪年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建立的时间是约公元前21世纪前期

②乾隆四十年是乾隆皇帝四十岁那一年

③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于甲午年

④根据当时的报纸记载:民国四十五年台湾摆脱日本的殖民统治回到祖国的怀抱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2002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指出:“我们坚持的另一个信念是,没有哪一个国家能过单独建立一个更安全、更美好的世界。。热爱自由国家的力量。”它反映出

A.美国谋求与苏联改善关系

B.美国坚持意识形态划分世界

C.美国操纵联合国以谋求霸权

D.美国放弃建立单极世界的设想

 

查看答案

随着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以及欧洲联盟的东扩,西方文明的影响还在扩大。但这两个东扩还不太一样。前者是战略性的,后者更加偏重于制度性,欧洲人的脑子里还有罗马帝国的影子。这主要反映了

A.欧洲两种社会制度的激烈对抗          B.美国对西欧控制的强化

C.西欧实现欧洲统一的历史情结          D.西方文明的开放性和扩张性

 

查看答案

某时期国际战略格局被形象地概括为:“一个村子、两家姓(姓‘资’姓‘社’)、三大力量(美英等发达国、中苏等社会主义及亚非民族独立国)、四种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并存、殖民地宗主国与新兴民族主义国家并存)。这一时期我国面临的国策性课题不包括

A.如何奉行不结盟政策          B.如何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C.如何求得国际社会的承认      D.如何拓展国际活动空间

 

查看答案

邓小平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中说:“到1997年还有13年,从现在起要逐步解决好过渡时期问题……”此后“解决好过渡时期问题”的关键是

A.两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重要共识

B.中英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C.中葡正式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D.《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驻军法》正式生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