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12年是“十二五”关键之年,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的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

2012年是“十二五”关键之年,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的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满分5 manfen5.com

《中国青年报》对从“一五”到“十一五”主题词的概括,反映出我国(  )。

①经济建设指导方针出现过“左”倾冒进错误 

②经济发展环境经历了从被封锁包围到与世界联系越来越密切的变化 

③经济体制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

④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材料,提炼有效信息,归纳概括的能力。依据所学史实及题干反映的信息可得出: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和“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①符合题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面临的环境由美国封锁到经济全球化,②符合题意;中国由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形成计划经济体制到中共十四大后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③符合题意;由经济建设追求高速度的“左”倾错误到尊重经济规律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④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改革开放、邓小平南巡、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所示有关新中国农业发展的相同之处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重大变革       B.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C.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D.不断探索符合国情的农业发展道路

 

查看答案

“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而其终极目标都是救国,可以称之为殊途同归”。以下对这段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关节点   B.折射出全体国人要求变革的社会思潮

C.救国是当时多个新兴力量的共识     D.反映了中国追求近代化途径的多样性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话语模式”主要存在以下三种:

模式

将中国近代史看作

①“冲击—反应”模式

是在西方的冲击下开始近代化进程的历史

②“侵略—革命”模式

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起而反抗的革命史

③“早期启蒙”模式

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和具有近代人文主义性质的启蒙思潮发生与发展的历史

其中话语模式存在根本对立的是

A.①和③        B.①和②        C.②和③        D.①和②③

 

查看答案

中共“二大”宣言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生活程度的增高等原因,以至日趋穷困和痛苦。”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决定以发动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   B.提出了由国民革命转向土地革命方针

C.认识到民主革命中农民阶级的重要地位    D.决定以农村为基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查看答案

1867年,美国《纽约时报》记者报道中国国内关于是否修建铁路的争议时提到:“铁路的兴建,可能导致众多苦力、车夫和船夫的失业,一场反抗、叛乱乃至起义的发生或者就迫在眉睫了……一俟铁路建设成功……大清政府担心外国人的势力会变得过于强大。”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了(    )

A.腐朽的清政府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外国人同情中国政府的困境从而减少资本输出

C. 近代中国人愚昧无知,无法认识到工业文明的进步

D.外国资本的入侵和底层的反对是中国近代化的阻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