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8分)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城乡一体化和小城镇建设,江南市镇的兴盛和近代转型,可...

(28分)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城乡一体化和小城镇建设,江南市镇的兴盛和近代转型,可为我国推进城镇化建设提供有益鉴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历史爱好者研究明清江南经济史的两组资料

组别

史料

史论

第一组

(松江)“(妇女)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日复抱纱以出”。(摘自《古今图书集成》松江部)

史论1:反映了当时传统的经济结构受到冲击和侵蚀。

史论2:这种市场与生产技术分离,是中国纺织技术自14世纪后没有取得重大进步的原因之一。

第二组

盛泽镇明初以村闻名,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凌稠为业。始称为市。迄今居民百倍于惜。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其繁盛为邑中诸镇第一。(摘自乾隆时期《吴江县志》)

 

(1)参考材料一中第一组的方法,从第二组史料中你可以推断出哪些历史观点?(6分)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特别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江南农村部分棉纺织业市镇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但国外工业生产原料需求大增,为部分市镇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19世纪末盛泽镇全镇年产丝绸90万匹,镇上绸商在上海建立分庄,称为“申庄”,专事与洋行交易。震泽镇则以生丝加工和外销为特色,“所产之丝多销洋庄厦南洋、印度等地”。嘉定县和上海县则由棉织业转向桑蚕丝业,“兴蚕桑之利,以济棉布之穷”,“鲜茧出售,动以数万计”。

——摘编自樊树志讲座《江南市镇:传统的变革》

(2)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中后期江南市镇经济变化的表现。(6分)

材料三“曹家渡(今属上海市静安区),同治三年以后,西段开办缫丝厂,东段开办面粉厂,招集男女工作,衣于斯、食于斯、居于斯者,不下数千人……不数年间,洋纱厂、织布厂、鸡毛厂、牛皮厂、电灯厂相继成立,市面大为发达,东西长二里许,鳞次栉比,烟户万家”。

——摘编自徐丽平《20世纪开初至30年代中国乡村社会结构的演变》

(3)对比材料三与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清末民初的城镇化与明清时期江南中小市镇发展的不同。(8分)

材料四 著名史学家杰里本特利认为,“传统”和“交流”是人类历史的两大主题.一纵一横,为纷繁复杂的世界历史确定了焦点。在 此视角下,全世界各主要民族的社会传统普遍得到了关注,同时,不同社会文化相互交流也 得到了清晰的阐释。

—摘编自《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4)按材料四中的“此视角”,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江南市镇向近代转型的原因。(8分)

 

(1)历史观点:明清时期出现一些新的市镇;明清时期中小市镇人口增加,规模迅速扩大;明清时期商运活跃,商人经济实力雄厚。(6分,每点2分。) (2)表现:手工棉纺织业衰败,桑蚕丝业兴起;农业和手工业产品由内销转向外销;经济发展规模扩大。(6分) (3)不同:社会背景不同,前者受农村自然经济影响,后者是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产物;生产方式不同,前者采用手工生产,后者采用机器大生产;经济结构不同,前者手工业生产部门单一,后者工业生产部门较多。(答出3点5分,两点给4分。) (4)A“传统”侧重于从商品经济的发展、区域性专业化生产形成、农村和城市经济联系加强、区域长途贸易的发展等角度分析其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的条件。(4分) B“交流”侧重于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影响角度分析其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提供的条件。如:西方工业文明传入中国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管理方法和组织形式,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此题考察的是明朝时期我国工商业发展的情况。从材料“嘉靖间倍之,以凌稠为业。始称为市。”可以分析的处该地从小村后来发展成为市镇,人口有了很大的增加。从材料“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可以看出商人经济实力雄厚,商品交易活动频繁。(2)从材料“鸦片战争后特别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江南农村部分棉纺织业市镇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可以看出传统的江南市镇开始走向衰落。农民种植开始以满足外国的生产为主,大量的种植经济作物。“震泽镇则以生丝加工和外销为特色,“所产之丝多销洋庄厦南洋、印度等地”。”反映了当时对外贸易得到很大的发展,以外销为主。(3)我国近代城镇化和明清时期的工商业市镇具有明显的不同,从产生的原因上看,明清时期的市镇是在农耕经济发达的情况下产生的,而近代的市镇则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产物。生产手段也不一样,明清时期是手工业生产,近代则是采用了机器生产。经济结构也有明显的不同。(4)回答此题需要仔细的分析材料,属于较难的试题。一纵一横分别指的是传统和对外交流。“传统”侧重于从商品经济的发展、区域性专业化生产形成、农村和城市经济联系加强、区域长途贸易的发展等角度分析其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的条件。 “交流”侧重于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影响角度分析其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提供的条件。可对此进行细致的分析。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晚清时期经济结构的变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国史中会经常碰到“近代化”一词。百度词条对此解释: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下列观点与近代化理念背道而驰的有

①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②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

③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

④立宪政体,取决公论;上下议院,实为行政之本

⑤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

A.②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②③⑤

 

查看答案

下列表格是甲、乙两位同学对“农民阶级与近代中国革命”的探究,对此判断正确的是

 

历史依据一

历史依据二

历史结论

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领导的革命

太平天国运动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而失败

农民阶级由于阶级局限性不能领导革命的胜利

毛泽东出身农民家庭

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党人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农民阶级可以领导革命胜利

A.甲同学采用的历史依据正确,结论合理

B.乙同学采用的历史依据不正确,结论不合理

C.两位同学采用的历史依据都不准确,结论都不合理

D.两位同学的推论都合理,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时代

 

查看答案

南京失守后的第三日,蒋介石发表《告全国国民书》,称:“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我全国同胞能晓然于敌人之鲸吞无可幸免,父告其子,兄勉其弟,人人敌忾,步步设防,则四千万方里国土以内,到处皆可造成有形、无形之坚强堡垒,以制敌之死命。”这表明蒋介石已经认识到

①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抗战      ②必须以空间换时间来争取胜利

③民心团结的重要性                  ④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是抗战主战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

 

查看答案

阅读“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工厂检查所调查的全国工业分布表”,对该表内容解读有误的是(   )

省市

上海

南京

青岛

北平

天津

汉口

山西

陕西

云南

工厂数(个)

5418

25

321

31

92

69

27

2

16

省市

江苏

浙江

安徽

山东

河北

湖南

江西

河南

威海卫

工厂数(个)

206

53

42

37

28

39

3

24

2

A.我国近代工业地区分布不平衡     B.中西部的近代工业有了一定的基础

C.官僚资本主义急剧膨胀           D.因东三省被日本控制而未统计在内

 

查看答案

1922年1月,中共指出,应把“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的实际情形,而求得一最合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当作第一要务”,这个“第一要务”是指(   )

A.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B.组织领导工人运动

C. 武装反抗国民党              D.发起国民革命运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