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在1800年以前,欧洲肯定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按这一观点,18世纪末世界贸易中心最有可能是
A.长安 B.北京 C.上海 D.广州
宋史专家赵宝珠认为,“……(它)是宋代以前商品经济发展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事物,它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而后把与城市相连的部分变为城市的重要市区,使宋代城市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创出了中国古代城市……的新道路。”材料论述的是宋代的
A.街市 B.市镇 C.夜市 D.草市
江苏沛县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世界刘氏宗亲会馆在沛县落成,大批海内外刘姓子弟前来寻根问祖,联谊交流。这一事件与下列思想观念具有一致性的是
A.“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孔子)
B.“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左丘明)
C.“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项羽)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汉代冶铁技术取得重大发展。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和炼钢技术在汉初很不普及,但汉武帝后却得到迅速推广,工艺也更为成熟。其主要原因在于
A.盐铁官营政策的推行 B.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C.水力鼓风冶铁工具的发明 D.铁农具的广泛应用
(24分)思想文化的交流、碰撞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1843年至1860年,传教士在广州出版中文书籍、刊物42种,其中29为宗教宣传品, 占总数的69%。 另外,13种为天文地理、历史、医学等科学读物,占总数的30%。设在十三行的博济医院,即新豆栏医局,门庭若市,成为传教士扩大西方文化影响的重要场所。1848年,英国伦敦会传教士合信(Benjamin Hobson)来的这里,在金利埠创办惠爱医院。……1850年,美国长老会传教士哈巴安德(Andrew Patton Happer)在广州开办男子日校,三年后又开女子日校、寄宿学墅各一所。这是广州新式教育之始。
(1)依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后西学在中国传播有哪些主要途径?(8分)
材料二 早在19世纪末;随着西方商品对民众生活模式的冲击,趋洋附西的倾向就在时势的流变中推动着生活习俗的演变。“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高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名洋灯,火锅名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
(2)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社会现象,(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这种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6分)
材料三 中华民国成立之后,民主共和已成为主要潮流,各派力量纷纷建立政党,以争取议会中的席位。据统计,从武昌起义至1913年底,新成立的团体哟682个,其中,政党类型的团体312个,京、沪两地占了一半以上。这些政党,有的无一定章程,也无固定组织,仅发一声明就渺无声息;有的党又为壮大声势而到处拉人,赠送党证。有些人今天此党明天彼党,飘忽不定:有些人为捞取实利,又身跨数党。各派政治力量都在共和的幌子下捞取政治资本。
1912—1913年参加国会大选的主要政党
党名 |
发起人 |
在会议中所占席数 |
政治派别 |
国民党 |
宋教仁 |
392 |
革命派 |
共和党 |
黎元洪 |
176 |
旧官僚 |
统一党 |
程德全 |
24 |
旧官僚 |
民主党 |
汤化龙 |
24 |
立宪派 |
(3)依据材料三,指出民国初年中国出现了怎样的政治局面? (4分)各党派在议会中所占席位对比说明了什么?(4分)
(28分)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城乡一体化和小城镇建设,江南市镇的兴盛和近代转型,可为我国推进城镇化建设提供有益鉴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历史爱好者研究明清江南经济史的两组资料
组别 |
史料 |
史论 |
第一组 |
(松江)“(妇女)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日复抱纱以出”。(摘自《古今图书集成》松江部) |
史论1:反映了当时传统的经济结构受到冲击和侵蚀。 史论2:这种市场与生产技术分离,是中国纺织技术自14世纪后没有取得重大进步的原因之一。 |
第二组 |
盛泽镇明初以村闻名,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凌稠为业。始称为市。迄今居民百倍于惜。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其繁盛为邑中诸镇第一。(摘自乾隆时期《吴江县志》) |
|
(1)参考材料一中第一组的方法,从第二组史料中你可以推断出哪些历史观点?(6分)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特别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江南农村部分棉纺织业市镇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但国外工业生产原料需求大增,为部分市镇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19世纪末盛泽镇全镇年产丝绸90万匹,镇上绸商在上海建立分庄,称为“申庄”,专事与洋行交易。震泽镇则以生丝加工和外销为特色,“所产之丝多销洋庄厦南洋、印度等地”。嘉定县和上海县则由棉织业转向桑蚕丝业,“兴蚕桑之利,以济棉布之穷”,“鲜茧出售,动以数万计”。
——摘编自樊树志讲座《江南市镇:传统的变革》
(2)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中后期江南市镇经济变化的表现。(6分)
材料三“曹家渡(今属上海市静安区),同治三年以后,西段开办缫丝厂,东段开办面粉厂,招集男女工作,衣于斯、食于斯、居于斯者,不下数千人……不数年间,洋纱厂、织布厂、鸡毛厂、牛皮厂、电灯厂相继成立,市面大为发达,东西长二里许,鳞次栉比,烟户万家”。
——摘编自徐丽平《20世纪开初至30年代中国乡村社会结构的演变》
(3)对比材料三与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清末民初的城镇化与明清时期江南中小市镇发展的不同。(8分)
材料四 著名史学家杰里本特利认为,“传统”和“交流”是人类历史的两大主题.一纵一横,为纷繁复杂的世界历史确定了焦点。在 此视角下,全世界各主要民族的社会传统普遍得到了关注,同时,不同社会文化相互交流也 得到了清晰的阐释。
—摘编自《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4)按材料四中的“此视角”,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江南市镇向近代转型的原因。(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