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认为:“商人无嫡庶之制,故不能有宗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商代没有实行分封制 B.嫡庶之别是宗法制的核心内容
C.商王由贵族推举产生 D.商人地位低贱不能适用宗法制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这一观点应当属于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某个时代,有人主张学问要自有心得:读孔子之书,必须与自己的经验相印证;如果心中不以为然,那么,即使是孔子之言,也不能承认就是对的。这种思想观念传播甚广,知识界于是出现了不少特立独行之士。这最可能是以下哪类人物的主张
A.诸子百家 B.程朱理学 C. 陆王心学 D.五四健将
以下是“清政府学部颁行的《奏定学堂章程》中学堂课程及课时统计表”,从中获取的正确信息是
课程 |
修身 |
读经 讲经 |
中国文学 |
外语 |
历史 |
地理 |
几何 代数 |
理化 |
植物 动物 |
图画 |
体操 |
合计 |
课时 |
5 |
45 |
19 |
36 |
11 |
11 |
20 |
8 |
8 |
4 |
10 |
177 |
A.教育出现近代化趋势 B.殖民地教育特征明显
C.传统教育仍占主导地位 D.近代教育已取代传统教育
《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并未在国内予以公布颁行,当时连清朝办理“夷务”的官员都“未见其文”,社会各界对条约具体内容更是缺乏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咸丰帝颁发上谕,准允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印刷成册,颁发各省。这说明
A.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影响有限
B.闭关锁国体制对不平等条约有抵制作用
C.清政府对条约体制从不接受到逐渐认同
D.列强的侵略促进了清政府政治公正透明
一个历史小组在讨论对于李鸿章的评价时,发生了分歧:
甲:没有李鸿章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
乙:李鸿章不但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而且是一个大卖国贼
丙: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改变了传统的“夷夏”观,开明的士大夫和官僚们认识到中国再不是“天朝之国”,而是世界各国的一员,并且是远不如西方各国富强的一员
丁: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促进西方科学技术和其他社会事物的逐步传入,在通商口岸、沿海地区,社会风气也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
以上几位同学的评价可能运用的历史史观依次是
A.近代化史观 社会史观 革命史观 全球史观
B.近代化史观 革命史观 全球史观 社会史观
C.全球史观 革命史观 近代化史观 社会史观
D.社会史观 革命史观 全球史观 近代化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