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汉书•文翁传》:“文翁……景帝末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文...

《汉书•文翁传》:“文翁……景帝末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文翁欲诱进之,乃选郡县小史开敏有材者张叔等十余人,亲自饬厉,遣诣京师,受业博士,……又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之始云。”上述材料表明

①汉景帝时开始在蜀设郡

②文翁从教育入手,来改变蜀郡落后状况

③汉代蜀郡创立选官的新型制度

④中央政府推广文翁管理"官学"的经验发展教育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B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只是说明了文翁在景帝末期是蜀郡守,并未说明蜀地是在汉景帝时期开始设立郡的,因此①项错误;从材料“乃选郡县小史开敏有材者张叔等十余人,亲自饬厉,遣诣京师,受业博士”可以看出②项正确;从材料“又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等信息可以看出③项正确;④项材料并未体现。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代选官制度;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代儒家思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韩非子“以法为本”中的“法”与英国《权利法案》中的“法”对君权的作用:

A.完全一致           B.大同小异       C.正好相反           D.互为补充

 

查看答案

古今中外,对海洋和海权的重视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也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兴衰。阅读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无论是公元前5世纪至4世纪的地中海文明,还是15世纪开始的大西洋文明,都是伴随着航海和海洋商贸的繁荣而产生的。长期与海洋这样的自然环境抗争,使西方人具有很强的冒险精神和探险精神,渴求知识、乐于探究,追求天生自由,无拘无束。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公元前5至4世纪在地中海世界各领风骚、交辉相映的地中海文明的典型代表,(1分)并简述其政治和思想方面的主要成就。(3分)

材料二:一位外国史学家认为:“宋朝时期的中国正朝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但这一潜在的可能从未实现。”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时出现的“潜在的可能”在明清时期为什么没有得到继续发展。(6分)

材料三:《南京条约》赋予英国可在通商口岸内派驻领事及享有居留权,《黄埔条约》更准许外国人在通商口岸内建立教堂、医院等设施,自此通商口岸成为在华外人集中地。大多数通商口岸内皆设有租界,主权归中国政府所有,实际上界内管治权与税收权却属外国政府或在华外侨所管理,中国政府无权过问。

(3)根据材料三,与中国传统城市相比,近代通商口岸有哪些突出特点?试从文明演进的视角评价近代通商口岸。(6分)

材料四  材料四  凡一国之盛衰,在乎海权之得失,能主管海上权者,必能主管海上之贸易,能主管海上之贸易者,必能主管世界之富源;处此弱肉强食之秋,立国之要素为军备,军备之要在海权。19世纪以来,海权之争渐趋于太平洋,我国处于太平洋上列强海权竞争之冲。我国海疆袤延七省,苟无海军控制则海权尽失,须重戎备而固海防。盖无舰船,海防无从谈起,有舰船而无训练有素之才,无以用之,有舰械人才而无良港,则海军无驻足之所,一切皆备而无民生之政府,则必导甲午之覆则。海事既备,当以中国人工用船荒之时建船舶、兴商务,沟连世界,亦可得鱼盐之利,可围海造田、潮汐发电。

——引自孙中山相关论述

(4)依据材料四概括孙中山的海权观并分析其原因。(10分)

 

查看答案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政治制度也在不断演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灭六国后,赢政自称皇帝。他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1)根据材料一,指出赢政创立的政治制度,并概述这一制度的主要特征。(3分)

材料二  在民主制中,没有专门的领导阶层;领袖人物取决于人民的喜好,因此,他们的行动在于维护他们自己的名誉和地位。默许人民的要求,以及把政治策略建立在可“销售”的东西之上,这就使政治领导能力受到了削弱。对于种种慎重的判断、艰难的决定、令人不悦的选择,以及使人难堪的事实,人民一定会尽力回避。民主使智慧边际化。……

除非哲学家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王,或者那些我们现在称之为国王和统治者的人能够用严肃认真的态度去研究哲学,使政治权力与哲学理智结合起来,而把那些现在只搞政治而不研究哲学或者只研究哲学而不搞政治的碌碌无为之辈排斥出去,否则……我们的国家就永远不会得到安宁,全人类也不能免于灾雄。

——《柏拉图全集》

(2)材料二中,柏拉图对古希腊的民主制持何种看法?他认为克服这些缺陷的有效手段是什么?(7分)

材料三: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县城数量表(单位:座)

时间

区域

东汉后期

唐朝前期

黄河流域

765

669

长江流域

342

611

(3)概述上表反映的县城数量及分布的变化,阐释导致变化的历史原因。(8分)

材料四  辛亥革命的悲惨结果可由以下因素来解释:组成官僚的知识分子,专心于儒家经典。……中国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其变化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其他国家。部分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由于他们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因此它们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据材料四,指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4分)“革命派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并说明理由。(4分)

 

查看答案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写道:“早在1869年,英国一位官员说道:‘由于在语言上占优势,拥有市场,开支较低,中国人几乎垄断了商业经营’。后来,中国制造商开始建造火柴厂、面粉厂、纱厂和纺丝厂。这些新的经济领导人往往是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他们不喜欢欧洲的统治,因为这种统治授予外国商业竞争者以特权。但他们也不太喜欢北京反动的帝国朝廷,因为它既不有效地抵抗外国人,也不去了解现代经济的性质和需要。”以下对此则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材料中叙述的企业属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B.从材料中能够看出此类企业的发展受到本国当政者以及外国人的双重阻碍

C.“这些新的经济领导人”尴尬的处境是由于当时中国社会性质决定的

D. 材料中的此类企业凭借其技术及管理优势“几乎垄断了商业经营”

 

查看答案

1912年5月,梁启超在《中国立国大方针商榷书》中说:“今虽新政治之建设,茫乎未有端倪也,而数千年来恶政治之巢穴,为国家进步之一大障碍物者既已拔去,此后改良政治之余地,较前为宽,其机会较前为多,其用力较前为易……若我国民而终不能行共和政治也,则亦终不能行君主立宪政治。”这一观点主要表明

A.君主立宪成为必然选择                  B.民主共和道路根本行不通

C.清朝统治成为众矢之的                  D.民主共和已成为时代潮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