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7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体育外交多次在外交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中国总体...

(17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体育外交多次在外交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中国总体外交的一部分,中国体育外交的开展是在中国总体外交政策的指导下进行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共和国半个世纪的体育外交史中,前苏联和东欧占有很大的篇幅。特别是在五六十年代,作为新中国的第一批朋友,这些国家对新中国体育外交的开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1952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成立到1962年十年间,中国对外体育交往总人数是10,291人,而与苏联和东欧的交往就占到了76%,达到7,820人。

——《60年中国体育外交:与世界牵手》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现象出现的原因与作用。(4分)

材料二  从50年代中后期开始,新中国体育外交的范围扩展到一些亚非拉国家。由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发起、中国联合倡议的新兴力量运动会1963年11月在雅加达举行,这是新中国首次全面参加的一个综合性大型国际运动会。从此,新中国把同亚非拉的体育交往逐步上升到主要位置。

——《60年中国体育外交:与世界牵手》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4分)

材料三  1954年,国际奥委会第49届全会承认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为中国奥委会,但同时顽固坚持“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拒绝撤销台湾体育组织作为国家奥委会的资格。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奥委会在经过斗争后,于1958年8月19日声明退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

1975年4月,中国奥委会向国际奥委会正式提出申请,要求恢复其在奥林匹克运动中作为中国唯一合法代表的权利。1979年10月25日,中国正式恢复了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设在台北的奥委会的名称为“中国台北奥委会”。

(3)联系20世纪70年代国内外形势,概述中国恢复在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的有利因素?阻碍新中国重返国际奥委会的关键问题是什么?(4分)

材料四  1981年,中国男排反败为胜、力克韩国队,北京的大学生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1988年,在汉城奥运会上,浑身伤病的李宁(体操),只得到最后一名。一些报道竟谩骂李宁为“体操亡子”。李宁还收到绳子,让他上吊。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海外执教的中国教练员和代表外国参赛的原中国运动员超过了1000人。其中最有名的是郎平。2008年8月15日,在北京奥运会上,郎平执教的美国女排战胜中国女排。新华时评认为“郎平依然为国争光”。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人在体育情结方面所发生的变化,并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5分)

 

(1)原因:①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②资本主义国家封锁和孤立新中国;③两大阵营的形成。(每点1分,任意答出两点即给满分2分) 作用:①突破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封锁;②拓宽了新中国的国际活动空间;③促进了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每点1分,任意答出两点即给满分2分) (2)背景:①50年代,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②1955年,万隆会议成功召开后,中国同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4分) (3)有利:①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②中美关系改善、中日建交,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国际上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2分)关键:台湾问题。(2分) (4)变化:由过分强调竞技体育的政治色彩回归到体育精神本质。(2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原因:①改革开放深入,综合国力增强;②思想观念更加开放;③对体育精神的理解更深入;④国际地位的提高使国民自信心增强;⑤民众心态趋于理性。(3分,每点1分,任意答出3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1)题干反映新中国初期外交范围主要局限性社会主义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应从中国的外交政策、国际环境两方面分析归纳;作用则应从打破以美国为首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孤立,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来发展经济和巩固政权的角度归纳。 (2)解答本题须抓住时间信息与第三世界国家这两个关键信息。本问考查新中国成立后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的联系的知识点,其背景应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起和亚非会议相联系。 (3)本问考查新中国70年代的外交成果。关键信息:“坚持“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拒绝撤销台湾体育组织作为国家奥委会的资格”、“1979年10月25日,中国正式恢复了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设在台北的奥委会的名称为“中国台北奥委会”。抓住时间信息,结合关键信息的两个重要史实进行分析。有利因素列举70年代重要的外交成果即可;阻碍新中国重返国际奥委会的关键问题则从美国的一中一台和台湾以中国台北的名义加入的两个重要事件说明是台湾问题。 (4)本问以体育事业的发展折射中国的发展。变化依据“北京的大学生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体操亡子”、“郎平依然为国争光”等关键信息分析归纳;原因则应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分析归纳。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一边倒政策、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中美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体育事业的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高皇帝以圣德受命,建立鸿业,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历载二百年,天下安宁。

——《汉书》卷八十三

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又在丞相府内设置丞相司直,“掌佐丞相举不法”。 征和四年(前89年),又设置司隶校尉一职,掌察京师百官和近畿七郡。

——《汉书·武帝纪》

(1)依据材料一列举汉朝中央监察制度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其与秦朝监察制度的关系。(5分)

材料二   宋神宗熙宁四年,苏东坡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外放杭州,在那里他“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注:知州)通签书施行。”“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举以闻。”

(2)依据材料二判断,苏东坡在杭州担任何种官职?(2分)是宋朝哪位皇帝创设的?(1分)指出其创设此官职的意图是什么?(2分)

材料三   明初朱元璋曾一度效仿元制在中央设御史台,掌监察。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撤销御史台,正式创设都察院。与此同时,朱元璋承袭宋元旧制设吏、户、礼、兵、刑、工六科给事中,六科给事中的威权与御史相近。在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司,同时设督抚,形成地方三重监察网络。

于登《明代监察制度概述》一文根据《明史》列传等资料统计御史209人资格,其中,进士出身者180人.非进士者只29人。实际充任给事中之职者,一般都是“在各衙门办事进士,及历俸二年以上行人、博士并推官,知县三年考满到部者”。

公元1439年,明政府正式颁布了《宪纲条例》,对监督官的地位、职权、选用、监督对象及行使权力的方式和监察纪律作了详细的规定,成为明代有深远影响的监察法规。

(3)依据材料三归纳概括明朝监察制度的特点。(4分)并指出其所反映的时代特征。(2分)

(4)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及所学知识,评价中国古代监察制度。(4分)

 

查看答案

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正被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所取代。这种变化

A.表明国际政治新秩序已经建立     

B.表明国际关系的内容多样化

C.反映出各个主权国家利益和力量的变化导致对外政策的变化

D.体现出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各国利益趋同化

 

查看答案

2011年国家主席胡锦涛先后参加了201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理事会议和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表明新时期中国的外交策略

A.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中国积极参与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

C. 新时期中国由不结盟走向结盟       D. 积极推进睦邻友好合作的关系

 

查看答案

据人民网报道:1974年,为打击侵入我西沙群岛的南越当局,中国政府决定东海舰队“直接通过台湾海峡”驰援南海。台湾蒋介石海军不仅没有阻拦、还友好地亮起“请通过”信号。2008年马英九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后,很快促成两岸直接“三通”。这说明台湾国民党当局

A.拥护“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希望与共产党结成统一战线

C.认同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与共产党和民族根本利益一致

 

查看答案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

A.属于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B.标志着我国对台政策的重大发展

C.结束了海峡两岸的军事对峙状态             D.成为反对和遏制台独的法律依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