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德国大哲学家康德曾在当代最有益且最具想象...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德国大哲学家康德曾在当代最有益且最具想象力的书中,做了如下的结论:“古代的中国,他们苦心经营,完成最完美的社会形态,犹如一个典型的模范社会……中国创造了为今日人们已知的,最高级的世界文明……中国的伟大吸引了我,使我感触良多……这个国家的伟人们,跟我们德人比起来,代表更高一层的文化水平……一些君子型的人物……代表一种非常高尚社会的典型。”

尽管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火药、纸、丝、印刷术和瓷器,但我们还不能认定中国是一个工业上善于发明的民族。尽管他们在艺术上有创作的天才,发展他们自己的艺术形式,而且达到非其他民族、非任何时代所可比拟的完美境界。但在1912年以前,他们仍然满足于古代的经济方式,嘲笑那种可以增如效率、节省人力的政策。虽然他们是世上第一个使用煤炭作燃料的民族,虽然他们早于公元前122年即有小量的开采煤矿,但他们并没有发明什么机器来节省人力。以致至今仍有大部分的矿产资源未开采。虽然他们旱知道如何制造玻璃,但他们却宁愿自西方输入这些东西。……在举止方面,中国比较喜欢彬彬有礼的传统规矩和学问,而不欣赏刺激的、变化的科学和财阀政治。中国在对世界所贡献出的许多伟大的文化中,对于物质技术生活的贡献最弱。

——摘编自(美)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大系》

评价上述材料中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某一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观点一:中国制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建立了完美的社会形志和高水平文化。 主要史实:早在公元前五世纪,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中国就建立了封建制度,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和指南针代表当时世界科技的先进水平,后来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科技的发展和文化的复兴;中国儒家思想不但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发展,而且传入欧洲,有利于启蒙运动的兴起等。 观点二:中国古代虽然制造了灿烂的文化,但在近代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方面发展缓慢。 主要史实:中国古代虽然制造了辉煌的科技和文化,但是这些大多是古代经验的总结,不具有近代科技的基本特征,也没有起到促进中国社会性质发生质变的作用;到了鸦片战争后,由西方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门户,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在洋务运动时,工业文明才自西方传入中国。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是开放性的伦文性的试题,历史小论文(观点类)要把握三个步骤:明确材料作者的观点,亮明自己的观点;要能够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地对观点进行精要论证,在这个方面注意论据全面、详实;最后可以总结一下经验教训,得出自己的结论。就本题而言,需要首先明了材料中的观点是什么,可以认同中国制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建立了完美的社会形志和高水平文化。也可以认同中国古代虽然制造了灿烂的文化,但在近代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方面发展缓慢。不管选择哪一种观点,分析时都是要论据充分。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古代中国科技成就的特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科学发展与社会进步”为主题开展了综合探究活动,同学们各抒己见,讨论激烈。请你帮助各小组完成下列研究。

(1)甲组同学认为:“科学时代的到来是经济发展和思想解放的必然结果。”请你为甲组同学找出最有力的论据加以说明。(4分)

(2)乙组同学认为:“科学技术的重大发明可以引领一个崭新的时代。”请你以两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为例说明这一观点。(4分)

(3)丙组同学从网上查到了有关爱迪生的资料:

爱迪生一生取得了1 300多项发明专利,被称为“发明大王”。研制电灯的关键是找灯丝材料。据说,爱迪生试验了1 600种耐热材料和6 000种植物纤维,但都没有成功。1879年10月,爱迪生在一本杂志上看到斯旺用碳丝制成了白炽灯的报道,深受启发。他用棉丝烧成碳丝,再将碳丝装进灯泡,小心地抽成真空,当电灯通上电流时,灯丝发出明亮的光辉,持续了45小时。爱迪生终于成功了。

在谈到自己的发明时,爱迪生说:“惊奇就是科学的种子;发明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我生平从来没有作出过一次偶然的发明,我的一切发明都是深思熟虑和严格试验的结果。”

依据上述材料,请你帮助丙组同学总结爱迪生取得多项重大发明的原因。(4分)

(4)参与了同学们的研究后,你得到了哪些启示?(3分)

 

查看答案

(25分)词语和概念的变化,可以为探究历史提供重要信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中国古代本有“科学”一词。如宋人文集中有“处科学之兴,世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之句。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音译为“格致”。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使用。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从事科学,讲求政艺。”民国初,学界还将science音译为“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

——据《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

材料二  随着“代议制民主”概念的形成和逐渐流传。民主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化。不仅古代“直接民主”是“民主”,而且近代“间接民主”也是“民主”。随着后一种民主在实践中的不断扩展和完善,它几乎成了人们所知的西方民主的惟一形态,日常使用的“民主”一词,指的已不是古代直接民主。

——据《美国革命时期民主概念的演变》等

(1)材料一中的中国古代“科学”一词与何种选官制度相关?程朱理学中“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3分)

(2)19世纪中叶以后,从“格致”到“赛因斯”,反映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12分)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角度,简要分析“民主”概念变化的原因。(8分)

(4)从“经济”、“中学”、“粉丝”3个词语中任选1个,说明其含义或用法的历史变化。(2分)

 

查看答案

著名史家格奥尔格认为:史识,就是对历史问题的真知灼见,就是对历史的 “灵心慧眼”,就是在一定的“史观”的指导下,通过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得出科学的结论和认识。据此分析,下列属于“史识”的是

A.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大帝国

B.距今4800年的浙江吴兴钱山漾遗址出土了丝带、绢片

C.小农经济的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

D.《本草纲目》记载:“麦苗,味辛、性寒、无毒。功能与主治:主清除热毒、益气调中……”

 

查看答案

“这个时期的艺术家们,对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工业社会表示怀疑,不屑于表面的客观真实,致力于探索离奇别致的形式技巧。”引文描述的艺术形式是

A. 古典主义       B. 浪漫主义    C. 现实主义           D. 现代主义

 

查看答案

哥白尼写到:“我确信,数学家们只要认真而不肤浅地研究,就会同意我的这些结论。……如果有人利用圣经某些段落来攻击我、歪曲我的原意,我会断然予以拒接。数学的真理只能由数学家来判断。”伽利略表示:“哲学写在宇宙这本大书里面,为懂得这本书,人必须首先懂得它的语言和符号。它是以数学的语言写成的,人若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就无法懂得宇宙。”根据上文和你的历史知识判断,这两位天文学者共同的观点最有可能是

A. 宇宙是本难以理解的大书       B. 科学与宗教二者势不两立

C. 宇宙奥秘不能由教会独断       D. 圣经成为攻击科学的利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